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3.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
摘要: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其重要根基,在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根植于农业农村,其演进过程与农业发展阶段具有高度一致性,反映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尽管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冲击致使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赓续面临主体断层与空间流失的困境,但五千多年来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从未间断,生命力依然旺盛,并对中国主流价值观形成长期、稳定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德治观、重农观、民本观、田园观等内涵,在社会治理、激发民力、经济发展等方面仍具有独特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治理、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内在驱动力。其实现路径在于推动保护与开发、坚守文化本源与创新发展、市场与政府的协同推进。赓续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充分挖掘其当代价值,不仅能够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传统智慧,也能够充分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文化赓续;
基金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编号:2023YZD057);
DOI:10.20077/j.cnki.11-1262/f.2025.10.001
专辑:经济与管理科学;农业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题:文化;农业经济
分类号:G122;F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