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农业防灾减灾科技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联合浙江大学共同举办、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农林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保险业界人士等齐聚一堂,深度交流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农业风险管理的融合方向与发展路径,旨在以科技赋能筑牢农业安全屏障,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筑牢根基。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高铁生、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孙景淼、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迎宾、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刘志国等重要嘉宾出席活动并讲话,会议由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唐园结、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颜鹂、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易福金共同主持。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部署,再次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农业强国建设指明方向。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风险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从“靠天吃饭”的被动应对,到“知天而作”的主动防控,人工智能正成为破解农业风险难题的关键力量。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表示,人工智能对于农业风险管理而言,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革命性的思想变革与实践重塑,可以通过融合卫星遥感、气象站、物联网、传感器乃至社交媒体等多源数据,构建出前所未有的精准预警模型,筛选出更能抵御逆境的“智慧种子”。他认为,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对于增强农业产业的韧性与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浙江就致力于探索推行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监管模式,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监测体系,并创新打造“浙农码”贯通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数据,同时构建起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全流程风控体系和重大灾害快速理赔相应体系。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厅长李迎宾表示,今后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机遇,深化技术攻关、数据共享与场景创新,以更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与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立忠立足学科建设角度,表示浙江大学始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使命担当,把“三农”问题作为长期研究重点。在农业与农村发展领域,形成了结构完备、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为提升我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农业风险管理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浙大智慧”。

在主旨演讲环节,李春生从实际出发,从破解问题入手规避风险,指出当今时代应在数字经济等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农业实体经济以及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加强培养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

高铁生深入分析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国发展环境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要利用好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战,为建立农业强国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梁涛根据长期工作经验,以“人工智能与农业保险融合发展”为主题,深入解析人工智能与农业保险融合发展的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包括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这些技术正在为“人工智能+农业保险”提供强大支撑,但技术红利与技术缺陷是共生共存的,当前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他提出,今后,一方面要推动农险相关数据共享,另一方面要优化算法和模型,扩展“人工智能+农业保险”研发应用领域,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以及业务与监管的协同,以适应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

孙景淼则以“创新活力与智商的发展”为主题,揭秘了浙江以创新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思路与经验,分享鼓励大众创业创新、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改善营商环境等经验,激励行业专家学者将这些实践规律融会贯通地应用到我国农业风险管理实践中。

在主旨报告环节,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刘志国、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陈盛伟、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友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原党委书记王长江分别从政策协同、科技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角度解读人工智能时代的农业风险管理。
刘志国表示,目前,许多地方已实现了当天汇总损失金额快速核保,本质上是把风险管理从依赖经验判断推向依靠数据支撑,从事后补救为主,转向事前预判、事中事后快赔的过程。今后,着眼于人工智能新时代,将推动保险机构与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风险管理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并致力于推动建立农业风险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强化政策协同、技术赋能、多方联动,共同构建更高效、更精准、更普惠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筑牢农业安全的防护网。

陈盛伟通过分析人工智能赋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进展指出,农业风险的演变已从单一的风险转向自然、市场、技术、生态等多维度风险,当前,我们必须加快建立一个多维度风险体系。对此,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友意深有感触。他介绍,农业一旦受灾,面积大、时间集中,公司依托创新推出的“天空地”一体化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解决承保标的信息不对称、理赔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难题,还能推动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转变。以对2000亩农田进行灾后查勘定损为例,通过无人机结合平台及人工智能识别算法,可大幅提升效率。

张峭立足推动农业风险减量与等量一体化管理主题,诠释了农业风险的内容,并从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策略和工具、农业风险的减量和等量管理、农业风险一体化综合管理等角度,为未来的农业保险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内生逻辑,为实践部门提供重要理论支撑。王长江则将话题拓展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例如资源与环境约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弱等,提出几点实现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完善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体系,保障我国畜牧业产品供应、并建立高效饲料生产体系。

年会当天,除主旨演讲、主旨报告、圆桌对话外,还举行了中国农业风险管理青年论坛,以及围绕粮食安全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农业保险管理科技创新与制度改革、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分别举行专题学术研讨,连续第五年对外公布了《中国农业风险管理发展报告》,并且为年度全国农业风险管理典型案例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进行颁奖。

卡特师生深度参与年会各项议程,贡献专业力量,体现了在农业风险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体系化成果。周洁红教授受邀参加“农业风险管理学科发展与教育创新”主题圆桌对话,聚焦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展开深入探讨;陈帅教授在青年论坛作主旨报告,分享其在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领域的研究发现与经验总结;郑淋议副研究员则主持“农业风险管理科技创新与制度改革”平行专题讨论,推动青年学者与资深教授的深度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