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准确描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对于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剖析其内涵与发展逻辑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CRITIC-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与马尔可夫链等方法,基于2015—2023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其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研究发现:第一,基于测度结果,多数省份发展水平仍较低但提升迅速,制度规则建设成效显著,然而收益分配的区域差距持续存在。第二,基于区域差异结果,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绝对差异明显缩小,但区域间结构性分化仍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三,基于分布动态演进结果,多数省份呈现“低—低”集聚特征,高水平地区整体保持相对稳定并依靠内生协同稳步演进,而低(中低)水平地区虽逐步提升,却易受“低水平循环”制约,亟需外部带动实现突破。基于此,本文建议应以提升运行效能为核心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区域分类政策与收益分配机制,强化空间联动与精准制度供给,协同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均衡提升。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社会关系网络治理研究”(编号:24BJY1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县域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编号:72573027);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社会关系网络治理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转的理论机理和实现路径研究”(编号:CYB24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