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农业制度性基因及其政治经济学含义——兼论农业政治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罗必良 时间:2025-10-29 访问次数:11

1.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创新实验室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农业一直框定着社会演化的底层逻辑。谷物种植及由其决定的人口定居、村庄形成与国家造就,表明农业制度性基因蕴含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本文旨在揭示以下内容:第一,农业制度性基因体现为以土地产权为核心、以生产组织为载体、以文化伦理为纽带的制度惯性与路径依赖机制。第二,农耕定居模式本质上是人类为突破能量获取“瓶颈”而进行的“制度创新”,人类驯化了自然,自然也反向驯化了人类,“双向驯化”诱发了典型的“农庄效应”。第三,在时间偏好、等级社会、信任机制、性别角色等多个维度的生成根源方面,农业实践给出的证据或许是最具说服力的历史性解释。第四,中国的农耕文化遗产能够从历史遗存转型为破解现代性危机的思想资源,为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中国智慧。本文强调,从农业视角理解人类历史与未来,对构建中国以制度性基因为主线的农业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

关键词:农业;制度性基因;持久性影响;农业政治经济学;农耕文明;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土地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研究”(编号:20&ZD170);

  • DOI10.20077/j.cnki.11-1262/f.2025.10.008

  • 专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 专题: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农业经济

  • 分类号:F323;F0-0

中国农村经济 202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