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国家社科基金相关项目结项情况。我院龚斌磊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1&ZD092)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批准正式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
项目简介
Who controls the food supply controls the people. —— 亨利基辛格
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 —— 陆游(宋)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问题,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数量供给问题似乎已基本解决,然而,如果放在中华民族千年复兴的历史画卷中审视我们当前的农业体系,无疑面临着艰巨的战略挑战。在生产要素增长乏力和环境承载力硬约束的新形势下,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战略底线促使农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核算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核算框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与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农业技术进步核算体系,以准确把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内涵;二是在改进现有计量模型、拓展数据体系的基础上,重新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准确刻画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变及趋势;三是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通过分析农业科技进步的各类驱动因素及其影响机制,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本课题以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体系为主线,在把握高质量发展迫切需求和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体系的理论与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发“绿色导向型”、“结构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三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模块,最后通过系统集成三个模块得到完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体系并进行相应的测算与评价。
项目执行期间,研究团队以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核心,创新性地构建了“多维一体”的研究框架,从绿色发展、制度改革、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性研究。结题成果《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与贡献度研究》(42万字),系统阐释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理论内涵、测度方法与实践路径,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主编教材《农业技术经济学》(37万字),系统梳理农业技术进步理论和生产率分析方法,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和浙江省普通高校“十四五”重点立项建设教材。相关论文4篇发表于《经济研究》、3篇发表于《管理世界》,其中1篇获得刘诗白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