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以公管学院“一流农经暑期国际交流项目”和校研究生院“卓越研究生教育行动——全球竞争力提升专项项目”为依托,于2025年7月9日至7月16日组织开展浙江大学-哥廷根大学“一流农经”国际学习交流项目。本次项目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周洁红教授、梁巧教授带队,共计14名博士生、农村发展研究生、本科生随行出访,德国哥廷根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系主任于晓华教授及其团队全程接待,共同参与了实地调研、课堂教学、学术研讨及文化考察等各类交流活动。
7月10日,在哥廷根大学教室内,共计5位哥廷根大学教师开展了课堂教学或学术研讨。Prof. Dela Fianko就进口来源多样化与贸易韧性进行了学术分享,提出了三阶段韧性,认为外部中断会对贸易流动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而当冲击与企业现有的采购结构相互作用时负面影响会进一步放大,因此进口商需经更多样化的采购网络来对抗冲击。Dr. Dirk Augustin对德国农业进行了介绍,并认为德国农业目前面对的风险主要是动物福利、气候变化、多样性等方面,应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成分的使用,并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使用,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Dr. Elisa Bayer介绍的动物福利政策演变过程展现德国在平衡伦理要求与经济效率方面的政策智慧,其完善的动物福利认定体系为中国养殖业转型升级展示了渐进式改革的可能模式。下午环节中Prof. Lei Li关于贸易战与环境政策进行了联动分析,以巴西山火为例将讨论提升到全球治理层面,为理解当前国际农业合作困境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Prof. Xiaohua Yu对哥廷根大学及未来农经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详细介绍,鼓励我们学术研究应结合机器学习全方位进行,并让我们对哥廷根大学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这些报告数据详实、形象生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研究兴趣与学术热情,于会师生积极展开交流,受益颇深。
7月11日上午,于晓华教授带领浙大农经系师生参观了哥廷根大学的Labor füir sensorische Analyse und Konsumentenforschung Kellnerweg,Prof.Daniel Mörlein与 Dr. Csanett Bodor带领大家参观了实验的先进设备,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在感官分析与消费者研究方面的创新。下午,浙大农经师生来到哥廷根的Luisenhalle盐业生产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了传统制盐方法及德国如何处理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关系,其建立的手工艺认证体系既保护了传统技艺的文化价值,又通过标准化生产确保了产品质量,对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启示。
7月12日至13日,浙大农经师生进一步开启了系列文化考察活动,同学们对哥廷根及戈斯拉尔展开了探索,先后探访了探访朱德元帅故居,通过旅德时期珍贵史料理解中国革命家的国际视野;随后瞻仰城市墓园中高斯、黎曼的陵墓,聆听哥廷根数学学派对现代科学的奠基性贡献,切身感受这座诞生45位诺奖得主的“科学圣地”的学术传承;并参观了戈斯拉尔皇城、圣塞巴尔德教堂等名胜古迹,领略了德国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触摸到德国文化的多元魅力。
7月14日上午,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系师生在于晓华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全球知名农机企业 Raiffeisen Technik开展调研交流。作为二手农用机械领域的行业标杆,该公司汇聚了 Claas、Fendt、Deutz-Fahr、Massey-Ferguson、CTM、Suer、JCB等众多国际一线农机品牌,核心业务涵盖二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饲草收割机、打捆机等设备的销售与租赁服务。调研过程中,负责人 Dorde Vukosavljevic详细介绍了企业的业务布局、运营现状及各品牌农机的核心性能差异。随后,他带领师生们深入设备展区,亲身登上农机驾驶室体验操作流程。通过近距离接触与实操感受,师生们直观领略了高精尖农机设备与现代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对农机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7月14日下午,浙大农经师生们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的 University Farm Reinshoff Farm进行参观学习。于晓华教授先后带领大家走访了农场的鳟鱼养殖基地、肉牛繁育基地、迷你猪培育基地及生物沼气示范基地。在参观过程中,于晓华教授结合实地场景,详细讲解了鳟鱼的高效养殖技术、生物沼气的高效转化技术,同时也介绍了农场在农业机械采购、日常应用与管理维护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让师生们对现代化农场的多元经营模式与技术应用有了直观了解。
7月15日上午,浙大农经师生们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的 University Farm Rainshoff Farm进行参观学习。农场负责人为大家系统介绍了现代化奶牛养殖的核心技术体系,师生们通过实地观测智能挤奶设备、奶牛行为监测系统,深入理解了数据驱动型畜牧业在提升生产效益与降低环境足迹方面的协同机制,为探索中国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技术范本。
在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中,浙大农经师生的足迹遍布德国的田间地头、森林公园、城市街道,也深入探访了当地的农机公司与科研基地。师生们不仅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更愈发坚定了情系祖国、服务 “三农” 的理想信念。展望未来,浙大农经系将进一步拓宽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持续为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智力资源与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