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CARD动态

会议总结|《中国农村经济》第九届“三农论坛”研讨会成功举办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时间:2025-09-15 访问次数: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的重要部署9 13 日,第九届“三农论坛”在浙江杭州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创刊 40 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由《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农村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智三农实验室协办,汇聚了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的顶尖专家学者

本届论坛以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激发国内大循环新动能” 为核心主题,紧密围绕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议题展开,既涵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基础性问题,也涉及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前沿方向,旨在通过多学科、多视角的学术研讨,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论坛举办恰逢《中国农村经济》创刊40周年,学术盛会与期刊发展里程碑的“相遇”,让本次活动更添特殊意义。

全体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一、开幕式与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求是特聘教授钱文荣主持。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智库中心主任徐宝敏首先致辞,他代表浙江大学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结合浙江省在“千万工程”、未来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徐宝敏详细阐释了城乡之间“产业互补、要素互通、服务共享”的双向赋能逻辑,并对本次论坛提出三点期待:一是聚焦真问题,立足农村发展实际开展研究;二是探索新路径,结合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创新解决方案;三是凝聚强共识,推动学术成果向政策实践转化。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智库中心主任徐宝敏致辞

随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农村经济》副主编杜志雄以视频形式致辞。他首先祝贺第九届“三农论坛”顺利召开,代表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学界同仁和社会各界表达了衷心感谢,并回顾了《中国农村经济》自1985年创刊以来的40年发展历程,强调了学术期刊的使命,指出《中国农村经济》未来将继续“服务国家三农战略、引领学术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审稿质量、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同时邀请全国“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政策实践者持续关注与支持期刊发展。他进一步强调,深化农村改革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激活国内大循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新时代“三农”研究的核心任务。当前正值“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他倡议全国“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政策实践者携手同行,共同为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智慧与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党委书记杜志雄视频致辞

二、《中国农村经济》创刊40周年:回顾与展望

在这一环节,首先播放了题目为《一刊四十载,纸墨绘华章》的《中国农村经济》40周年发展纪实视频。其次,期刊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陈秋红研究员对《中国农村经济》40年来在办刊理念、期刊定位、内容特色、学术初心、内容质量、服务公心等方面的坚守以及在形式、内在、传播、服务、影响力和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做了报告。她指出,期刊的发展是编辑部几代前辈们孜孜以求、倾力奉献的结果,是广大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次,播放了顾问、编委、专家学者代表对《中国农村经济》创刊40周年的诚挚祝福和殷切期待,这些寄语和祝福,指明了《中国农村经济》从“不惑”迈向“百年”的奋斗方向,并将化作《中国农村经济》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动力。最后,陈秋红研究员最后恳切地向学界发出邀请,继续做《中国农村经济的》“智囊团”“质检员”“宣传员”,共同推动“三农”研究的蓬勃发展。

编辑部主任陈秋红研究员汇报《中国农村经济》创刊40年来的发展与坚守

三、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求是讲席教授陈志钢主持,国内“三农”领域的四位权威专家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求是讲席教授陈志钢主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叶兴庆研究员以 “提高国内大循环覆盖面需要扩大农村开放性”为题,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在“产品市场开放、要素市场开放、服务市场开放”三个层面仍面临制约,农产品流通环节成本高、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程度低、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性。他提出,扩大农村开放性需遵循“风险可控、循序渐进” 原则:在产品市场层面,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模式升级;在要素市场层面,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化路径;在服务市场层面,鼓励金融机构、电商平台、社会组织进入农村市场,丰富农村服务供给类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叶兴庆做主旨报告

农业农村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研究员围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展开论述。她通过梳理近年来全国 33 个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实践案例,指出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仍存在“三大堵点”:一是城乡要素流动存在壁垒,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二是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仍显不足;三是县域经济带动能力薄弱,部分县域缺乏特色产业支撑,难以承接城市产业转移与农村剩余劳动力。针对这些问题,陈洁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改革路径:加快县域内城乡规划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乡镇延伸;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鼓励城市人才、技术、资本下乡创业。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做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副院长、博雅特聘教授刘承芳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基于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视角”为题,从学术研究演进的角度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抓手。她指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是城乡融合的“硬件基础”与“软件支撑”,早期研究多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近年来逐渐转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协同供给”。通过对全国 10 50 县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刘承芳教授指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 8%-12%;而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改善,能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她建议,未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更加注重“精准化”,结合不同地区农村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制定差异化方案;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需推进“一体化”,建立城乡公共服务标准衔接机制,缩小区域差距。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副院长、博雅特聘教授刘承芳做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求是特聘教授钱文荣教授则聚焦“以城乡一体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多元目标的协调”。他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包含 “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增收致富、乡村生态保护、乡村文化传承”四大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例如,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可能因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矛盾,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可能存在资源约束。基于浙江省 “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实践经验,钱文荣教授提出五点协调路径:一是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补偿机制,保障种粮农民收益;二是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产业,实现“生态保护 + 农民增收”双赢;三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培育乡村文化产业;五是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求是特聘教授钱文荣做主旨报告

四、分论坛研讨

在分论坛,专家学者们围绕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与增强资源环境生态系统韧性、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农民增收与城乡共同富裕、完善农民工就业支持体系与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新型城镇化主题展开了研讨。每个平行会场由 2-3 位领域内专家担任主持人与点评人,40 位来自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依次宣讲最新研究成果,现场热烈讨论,专家提出的中肯意见和建议为青年学者进一步完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分论坛现场剪影

五、《中国农村经济》“编、作、读”恳谈会

这一环节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茅锐主持,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军飞,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研究员、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副处长高鸣,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梁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田晓晖,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万俊毅,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小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玉春,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向雪风作为农经研究领域专家与青年学者代表围绕农业农村领域学术前沿动态、科研能力提升路径、投稿与发表的经验感悟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为在场学者及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针对性强的借鉴,并对办刊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茅锐主持恳谈会

《中国农村经济》“编读”恳谈会

随后,陈秋红主任针对作者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做了回应,重点就期刊审稿流程规范、选题方向的把握与优化以及案例类文章的撰写范式等与专家学者们展开了交流。

六、闭幕总结

闭幕式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求是特聘教授龚斌磊主持。陈秋红主任对各位主旨报告专家的精彩分享、各位审稿专家和点评专家的悉心评审、各位报告人的精心准备以及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周到组织表示衷心感谢介绍了本论坛论文投稿与评审的相关情况。随后,龚斌磊教授进行大会总结,他首先代表论坛组委会对所有参会嘉宾、主办及承办单位表示感谢,指出本届论坛通过“主会场主旨报告+平行会场分组研讨+专项恳谈会”的形式,实现了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实务经验分享的有机结合,为“三农”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搭建了优质平台;他表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将持续加强与“三农”研究领域各方的合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学术力量。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龚斌磊教授主持闭幕式并进行大会总结

“三农论坛”的举办,不仅是《中国农村经济》创刊四十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也是深化“三农”研究、推动城乡融合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学术盛会。作为自2017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的全国性“三农”学术会议,“三农论坛”已成为汇聚专家学者、培育青年人才、推动理论创新与政策实践深度衔接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延续高质量、前瞻性与实用性的传统,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