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护有效是激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率治理效应的关键所在,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集体行动理论构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模式—灌溉管理绩效—水稻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23年湖北省950份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模式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有管护模式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显著提升水稻生产率,且多元管护模式对水稻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模式可以通过提高灌溉管理绩效间接提升水稻生产率;(3)强化村庄规章制度的落实程度是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模式对水稻生产率治理效应的重要保障;(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本村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是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模式,尤其是多元管护模式治理效应的重要动力。为充分发挥管护模式对水稻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本文提出构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政策保障体系、依托灌溉管理绩效优化管护模式评价、强化村庄规章制度落实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水稻生产率;管护模式;中介效应;灌溉管理绩效;
基金资助: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编号:CAAS-CSAERD-20240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编号:10-IAED-06-202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编号:2017YFE0133000);
农业技术经济 . (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