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2.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农业保险在管理农业经营风险中的潜在作用使其成为各国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但高昂的交易成本始终是制约农业保险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通过比较中美农业保险市场的供给模式,辨析两国如何基于农情的差异采用不同策略降低农业保险的交易成本,推动农业保险市场形成与发展。具体来说,美国农业保险采用市场分工模式,依托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专业的代理网络,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来降低农业保险的交易成本;而中国则采取政府协作模式,通过基层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分担交易成本,借助地方行政资源推动农业保险市场发展。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些发展难题,包括过度竞争问题、寻租风险等,已经很难从其他国家农业保险发展经验中寻求现成的解决方案。本文聚焦农业保险实施层面的市场运作与成本控制,基于农情对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形塑视角揭示中美两国在农业保险市场运行底层逻辑上的共性与差异,以期为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相关制度优化提供事实基础和实践启示。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盖茨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农业综合天气指数保险研究和实施”(编号:7226114775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效提升农业风险管理需求研究”(编号:22VRC85);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农业安全生产支持政策体系研究”(编号:24YJRC01ZD);
DOI:10.20077/j.cnki.11-1262/f.2025.08.007
专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保险;投资;市场研究与信息
分类号:F842.66;F847.12
中国农村经济. 2025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