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合作经济研究院2.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蕴含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优化村庄公共品供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社会经济”理论视角,构建“集体经济发展—村庄治理改进—公共品供给优化”的分析框架,并结合三个村庄案例,考察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村庄公共品供给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理论分析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影响主要通过治理资源支持效应、治理主体重塑效应和治理机制优化效应三个维度来实现,且不同维度之间呈现正向反馈循环的“三圈式”关联机制。案例经验显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能够直接强化村庄公共品供给的物质基础,而且有利于推动农民主体性重塑和村庄治理机制优化,进而间接提升村庄公共品供给绩效;在不同的集体经济发展类型和现实情境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方式和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双重属性”,进一步激活和发挥其在促进乡村善治、培育提升村庄内生型公共品供给能力中的作用。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研究”(24CKS064);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AHSKQ2024D011);
专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农业经济
改革 .202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