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引领式协同治理:混合产权模式何以促进集体林经营提质增效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高丽 李桦 李树强 张寒 王博文 时间:2025-06-19 访问次数:10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开放发展研究院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摘要: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尽管数字金融在农村的应用被视为关键机遇,但其规模经济特性并不天然具备普惠性,反而可能因加剧垄断而削弱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公平性。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以及各家银行年度报表数据,本文选取2014-2022年共168家农村金融机构的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对银行信贷市场竞争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型银行市场主导地位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数字金融应用初期,它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显著提升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其规模经济效应逐渐减弱,中小银行通过提高X效率逐步缩小与大型银行的差距,市场结构趋向更加平衡。同时,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结构的影响在地区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效应更为明显,但这也扩大了地区间金融发展水平的差距。本文的研究表明,应全面动态地看待数字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优化金融监管,防止市场结构因垄断效应而削弱金融服务普惠性。通过促进市场竞争、平衡区域金融发展,构建普惠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从而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数字金融;规模经济效应;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结构;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技术规模经济视阈下农村数字金融普惠效应的变异及其校正路径研究”(编号:23AJY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市场结构变迁视域下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效应、机理与政策优化路径”(编号:72403057);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面上项目“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异化效应及校正路径研究:银企关系视域”(编号:2024A1515010297);

DOI10.20077/j.cnki.11-1262/f.2025.06.006

专辑: 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 农业经济;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金融;市场研究与信息

分类号: F832;F49;F323

《中国农村经济》202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