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下午,在浙江大学农经教工党支部书记梁巧教授的带领下,农经系教工党支部联合三个研究生党支部,师生党员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开展主题党日暨乡村振兴与低碳建设调研活动。此次调研围绕低碳乡村与零碳屋建设座谈交流、“两山”理念教育、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及乡村振兴建设实地考察四个环节展开,旨在深入学习绿色发展思想,推动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探索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低碳理念引领,探讨零碳乡村建设路径
调研伊始,农经系师生与安吉县科协副主席王欣欣、浙江曼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维、智联电测总经理王彦梅等齐聚座谈会,围绕低碳乡村建设、碳汇经济、绿色建筑、数字能源管理系统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座谈会上,安吉县科协副主席王欣欣介绍了余村近年来在低碳乡村建设、绿色建筑及光伏能源集成系统方面的探索成果,利用微电网与储能系统打造“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能源循环体系,且该村于2025年1月获批的全国首个林业碳汇示范区。浙江曼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维和智联电测总经理王彦梅分享了余村零碳乡村建设规划及零碳乡村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情况。
座谈中,与会人员还就乡村碳足迹核算标准、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农业与能源系统融合展开研讨。农业碳排放测量、碳汇评估与金融授信机制成为讨论热点。师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以农产品碳标签、农业碳中和认证为抓手推动“农业+低碳”融合发展,推动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重走总书记考察路,感悟“两山”理念生动实践
师生一行走进余村“两山”理念教育基地与红色教育基地,重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诞生地。讲解员生动讲述了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调研余村的情景,以及村庄由“挖矿致富”到“封山育林”、转型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
调研组乘坐观光车环村一周,实地察看余村从“矿山村”向“美丽乡村”转型的生态修复成果。封山育林后的竹林掩映下,现代农业示范园、茶旅融合民宿和农产品加工车间交相辉映;村党支部通过“茶+文旅”“民宿+电商”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宜居的“三增三宜”目标。党员们与村支书、农户代表深入交流,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通过参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石碑、老村委会会议室、“总书记座谈地”旧址及专题展厅等,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生动资料,大家深刻感受到余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中的坚定方向与战略眼光。讲解中还介绍了余村通过引进青年人才、打造乡村创客空间、推动乡村电商等新模式,成功吸引“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共建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如今的余村,既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地,也是新时代青年追梦的舞台。沿着村道,师生们实地考察了渔村大道、观景台和乡村旅游产业带,切身体验村庄如何依托“绿+数+文旅”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通过本次调研,师生们对乡村低碳发展、生态农业转型及乡村治理创新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知。大家一致表示,要将“两山”理念与“双碳”战略融入专业学习与科研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做到乡村振兴一线,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强化责任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