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多聚焦农业产业对乡村繁荣和振兴的带动作用,却忽略了非遗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机制。本文通过对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赋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过程的动态追踪,构建了非遗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过程模型,深入剖析了非遗手艺人、地方政府、艺术高校和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合作互动机制,提炼出“非遗功能属性产品化”“非遗创新属性产业化”“非遗大众属性生态化”3类本土创业路径,强调了“延伸型组织生存机会集”“聚焦型产业创新机会集”“开放型乡村发展机会集”在本土创业行动与乡村共同富裕之间的传导作用,系统刻画了非遗赋能乡村从个体富裕、群体富裕迈向共同富裕的动态轨迹。研究结论为乡村共同富裕的内生路径提供了新的理论洞见,同时对乡村依托非遗资源实现共同富裕亦有实践启示。
关键词: 乡村共同富裕;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本土创业;道明竹编;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本土创业视角下非遗赋能西部乡村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24XGL013)”的资助;
DOI: 10.19744/j.cnki.11-1235/f.2025.0073
专辑: 经济与管理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题: 轻工业手工业;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农业经济
分类号: F323;J528.5
《管理世界》 . 2025 ,41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