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摘要:以亲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社会网络是农民工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本文在社会互动模型基础之上,构建城市落户门槛内生化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均衡模型,理论阐释了城市落户门槛影响农民工借助社会网络渠道实现就业的机理。在理论模型基础之上,基于城市落户门槛指数和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高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对社会网络渠道的依赖,且上述影响会因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能力的提升而减弱。机制分析表明,城市公共就业服务的非均等化是城市落户门槛影响农民工借助社会网络渠道实现就业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在以户籍为标尺提供差异化公共服务的条件下,城市落户门槛的提高会造成农民工难以同等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此时农民工会依赖社会网络渠道获取就业支持,以弥补城市公共就业服务的不足。本文为不同落户门槛的城市从就业角度因地制宜地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城市落户门槛;公共就业服务;农民工;社会网络;就业渠道;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城市农民工的同乡聚居研究:动态演化、形成机制与市民化效应”(项目编号:7240416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字时代背景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2AZD05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DO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25.02.008
专辑:经济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
专题: 公安;社会学及统计学;人才学与劳动科学;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
分类号:D631.42;C912.3;F323.6;F249.2
《上海经济研究》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