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其他>学者新论

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家庭消费的微观机制研究——基于“中国家庭大数据库”的分析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郭小琳1陈帅2赵宗胤2钱文荣2 时间:2025-04-01 访问次数:10

1.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2.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推进城市吸纳农民工落户,通过县域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生活质量改善创造条件,对社会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研究发现:城乡融合背景下,以户籍政策开放推动的县域农民工市民化显著提升了落户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支出;机制分析表明,身份认同增强、家庭收入增加和收支不确定性减少是家庭消费增加的重要机制,身份认同中的距离效应得到进一步验证,落户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水平随邻近地理距离的减少而产生更大的趋同性;异质性分析发现,老一代农民工相较于新一代农民工、县级市相较于市辖区的家庭消费增加更加明显,收入和资产差距较小的区县家庭消费支出增加更为显著。未来,抑制县域内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增强农民工市民化后的身份认同,对更好衔接扩大内需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城乡融合;家庭消费;身份认同;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2141307);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SCJJ23MGC12;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SCJJ24ZD38); 西南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建设项目;

专辑: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经济

分类号:F323.6;F126.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5502

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家庭消...“中国家庭大数据库”的分析_郭小琳.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