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农民

家庭借贷能否抑制牧户过度放牧——来自内蒙古中西部牧区的经验证据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滕晨光1吕开宇1韩枫2张崇尚1 时间:2025-03-04 访问次数:10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超载过牧一直是草原生态保护面临的难题,而信贷支持有助于提升牧户饲草获取能力,加速其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减少对天然草场的依赖,这对于维持草畜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微观牧户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值匹配(PSM)法研究了家庭借贷对于牧户放牧强度的影响,并从借贷的规模、期限和利率以及牧户年龄、经营规模、干旱冲击损失等角度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牧户家庭借贷行为有助于降低放牧强度,并且结果稳健;(2)家庭借贷的规模、期限以及利率对于牧户放牧强度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平均而言,金额约为10万、期限超过2年、利率4.97%的信贷产品抑制效果明显;(3)家庭借贷对降低放牧强度的作用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经营规模组和不同干旱冲击损失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年龄超过51岁、经营面积低于苏木平均规模、干旱冲击损失小于5.5万元的群体,家庭借贷对过度放牧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基于此,建议在当前牧区制度情境下,加大草原牧区生态金融产品的信贷支持,精细化创新牧区草畜平衡的专项产品,增加应对突发灾害冲击的短期或季节性信贷,发挥借贷对于牧户应对灾害冲击和降低放牧强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牧户;借贷;草畜平衡;放牧强度;倾向值匹配;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民调整草场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作用机理、实证分析与政策优化”(编号:721040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工适应性调整与生产率提升研究”(编号:724731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农业保险对农户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与机制研究”(编号:72003186);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编号:10-IAED-RC-10-2024CAAS-CSAERD-20240210-IAED-03-2024); 安徽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科技支撑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路径研究”(编号:202306f01050011)

DOI10.13246/j.cnki.jae.20250218.001

专辑:农业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畜牧与动物医学;投资;农业经济;金融

分类号:F832.43;F326.3

农业技术经济(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