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教授率队,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国际合作高级顾问,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助理总干事王韧教授、中国农科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办公室毕洁颖主任、浙江省科协科技服务中心黄文胜副主任、省科协科技服务部谷海涵主任、浙江大学公管学院数智三农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鄢贞副教授等专家学者一行,前往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开展低碳乡村发展的实地调研活动。
团队一行首先到达了青山村的游客中心,余杭区黄湖镇党委委员俞洲洋向大家介绍了青山村的绿色低碳发展历程。自2014年开始,生态保护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青山村合作,采用水基金模式开展了小水源地保护项目,通过建立“善水基金”信托、发展和吸引绿色产业、建设自然教育基地、开展自然好邻居计划等措施,引导多方参与水源地保护并分享收益,逐步解决了龙坞水库及周边水源地的面源污染问题,形成“保护者受益、利益相关方参与、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多赢局面,构建了市场化、多元化、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美”促“共同富”。
随后团队先后来到青山自然学校、龙坞水库、龙坞里、融设计图书馆、零碳智慧屋等地点进行参观。其中,“零碳智慧屋”作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Mitigate+项目中Living Lab低碳实践的具象化呈现,希望通过前沿的低碳和数智化技术改造一个集民房、菜园、竹林、稻田、茶园等为一体的典型村民生产和生活空间,旨在打造全国首个数智农家样板,成为中国零碳乡村转型先行者,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陈志钢教授团队还对零碳智慧屋项目的进展和未来运行进行了讨论,涉及项目的碳减排、生物质能与氢能的利用、乡村景观融合、新村民参与等内容。该智慧屋将利用太阳能板、智能电网统等绿色科技,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和资源循环利用。
零碳智慧屋建筑外观
室外讨论区
智慧园区数据统计中心
团队还讨论了项目的进一步发展计划,包括扩大低碳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升智慧管理系统的效率,以及探索与当地社区更深层次的融合方式。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希望通过这一项目,为全球零碳乡村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