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大学经济学院2.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3.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摘要:积极培育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举措。光伏新能源不仅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中国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能。在脱贫攻坚历程中,光伏扶贫凭借其资源普及、运维简便、收益稳定等特点,在中国贫困治理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本文利用2010~2020年国家级贫困县面板数据,以光伏扶贫政策的下达作为一项拟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评估光伏扶贫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光伏扶贫政策使重点扶贫县的GDP和人均GDP提高了3.2%、5.3%。多种稳健性检验、动态效应和工具变量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这种促进作用在国家帮扶力度更大地区以及光照更强地区更明显。基于政策强度的分析显示,在贫困村与贫困户帮扶比例越高、光伏电站建设与覆盖规模越大的县区,光伏扶贫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益贫效应更强。从影响机制来看,光伏扶贫政策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拓宽了就业机会,并通过改善供电环境提高了市场活力。本文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光伏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构建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扶贫效应。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光伏扶贫;经济增长;贫困治理;可持续发展;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ZD033);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项目(2023CX043)的资助;
DOI:10.13653/j.cnki.jqte.20240914.002
专辑:工程科技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电力工业;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分类号:F426.61;F323.8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