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摘要:社会-生态网络为农户生计适应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与适应能力(AC)框架,选取地处典型干旱区的民勤县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态网络视角切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级行为者属性模型(Alaam)等方法,识别民勤县农户在2000年、2010年、2020年3个时间节点的生计方式变化、适应路径等,探索影响其应对与转型行为的因素及关键网络结构。结果表明:(1)民勤县农户生计活动以传统农业为主逐渐转变到以非农为主,生计方式呈现出非农化趋势。(2)维持与应对适应路径的家庭数量不断减少,而转型适应路径增多,农户生计转型趋势明显。(3)财富、过去的经验、风险感知是影响农户应对的关键性因素;借款、农牧多样性、年龄、参与决策是影响农户生计转型的主要原因。(4)同质化的社会交流、对相关联生态资源经验的共享是推动农户采取应对性行动的关键网络结构;低层次的社交网络、同质化的社会交流等社会网络结构是农户完成生计转型的微观动因。
关键词:农户生计;社会-生态网络;构建块;适应能力;民勤县;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168);
专辑:基础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农业经济
分类号:F323.8
《地理研究》. 2024 ,43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