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农业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与中国县级粮食生产——基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王志娜 陈轩 施龙中 时间:2024-07-02 访问次数:10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粮食生产积极性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全国范围2815个县级单位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以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为切入点,评估农业财政激励政策对粮食生产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首先,通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技术进步两项机制,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产粮大县及其邻近县域的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且政策溢出效应的空间衰减边界分别为821公里和194公里。平均来说,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分别增加了26.26%的县级粮食产量和13.67%的县级粮食播种面积。其次,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县级粮食产量的影响明显大于县级粮食播种面积。再者,地区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粮食增产扩种效果存在“西部>东部>中部”的区域差异。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评估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综合效果,也为各级政府通过制定财政激励政策保障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基金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面向未来的新型食物系统构建及经济社会影响评估研究”(编号:2662021JC003)

DOI10.13246/j.cnki.jae.20240618.002

专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农业经济

分类号:F326.11

《农业技术经济》(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