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农业

18世纪中国的粮价、社会冲突与公共品供给:地区异质性与政府-社会的互补作用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颜色1刘丛2 时间:2024-03-28 访问次数:10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

摘要:本文使用1742年至1795年的府级面板数据,考察政府与地方士绅提供的公共品是否能缓解粮价波动引起的社会冲突。实证分析发现,虽然粮价上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社会冲突,但这一影响在华北和长江下游地区仅为全国的24%,表明两地可能存在某些社会稳定机制。进一步分析显示,政府在华北粮价平抑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士绅群体对缓解长江下游地区的粮价波动更为有效;这一差别可能源自两地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关键词:政府仓储;社会组织;社会稳定;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80311371973006);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2020GZGJ42); 用友基金会(2021-Y05)的资助; 作者感谢主编和三位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

DOI10.13821/j.cnki.ceq.2024.01.13

专辑:哲学与人文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中国古代史;农业经济

分类号:K249.3;F329

《经济学(季刊)2024,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