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于2023年11月2日下午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专题论坛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讲席教授、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国际院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资深研究员、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中国负责人陈志钢教授领衔组织,由国际农业磋商组织、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以国际农业磋商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食物系统与政策”海外学术大师工作室和农业食物系统低碳转型国际论坛(IFLEAS)为平台举办,100余位专家学者到场参与会议,中文直播点击量近15万,英文直播点击量逾3万。
论坛主持人 陈志钢
专题论坛围绕如何实现农业食物系统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多目标协同发展,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分享低碳转型经验和案例。研讨结论将为科学制定减排支持政策和低碳转型战略推动农业食物系统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国际农业磋商组织董事会副主席Patrick Caron为论坛致开幕辞。Patrick表示,农业和气候关系紧密,全球作物产量变化的 32%-39% 是由气候造成的,相当于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等主要作物年产量波动200 万-2200 万吨。同时,农食系统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源。目前,农食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温室气体总量的三分之一。随着人口和收入的增长,如果目前的做法保持不变,到 2050 年,这些排放量将几乎翻倍,所以农食系统减排刻不容缓。他另外介绍了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在全球启动的32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最后,他期待此次论坛能为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气候和环境可持续问题做出贡献,同时加强和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促进农食系统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Patrick Caron为论坛致开幕辞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联盟景观恢能景观首席科学家,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负责人Louis Verchot,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总经理谢文泓,进行了主旨发言。
梅旭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梅旭荣以“中国农业绿色和低碳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表示在中国,农业部门相对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更安全的粮食和营养供应提供了支持,主要粮食作物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同时如2022年发布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等政策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但是以长远视角中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仍然需要综合解决方案。
Louis Verchot 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联盟景观恢复-多功能景观首席科学家,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负责人
Louis Verchot以“低排放农业发展机会”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指出,通过降低生产的排放强度,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以显著减少,但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可能会抵消绝对排放量的减少。许多国家可以实现与2030年目标一致的减排量,但是实现2050年目标需要创新和系统转型。同时他表示碳汇对实现农业净零排放至关重要。而治理、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则是农食系统转型的关键。
金文成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金文成指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农业强国中国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农业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农业既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又是巨大的碳汇系统,推动农业生产的清洁低碳转型是全球农业绿色发展的大势。要把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底线任务,协同推进农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生态低碳农业是生态文明视域下新的农业发展方式,要将现代技术、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与生态循环的优良传统相结合。他介绍了中国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长江十年禁渔、东北黑土地保护等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典型案例,以及农研中心在推进种养结合、地膜回收试点、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谢文泓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总经理
谢文泓首先介绍了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是一个关注投资者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动员全球资本市场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转型提供资金和解决方案。他表示面向农业的投融资必须加强引导和扩大现有的资金规模,而可持续债务市场可为农业食品领域转型提供巨大的融资支持。他指出,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持续扩大, 引领全球,同时中国发布的绿色债券目录也为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在未来,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力量推动实施可信的转型计划。
大自然保护协会和贝恩咨询共同分享了《构基准、树标杆、建生态——探索乳业低碳可持续转型之路》。该报告(详见阅读原文)得到了来自国际农业磋商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落基山研究所、星巴克中国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支持。
本次论坛设置两场高峰对话,议题分别为“低碳转型与可持续背景下实现多目标协同发展”与“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如何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以确保食物系统的可持续性,降低农业碳排放的最佳实践和技术,如何制定政策和法规并解决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以鼓励低碳农业实践和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以推动低碳农业的全球发展和技术推广进行了探讨和梳理。
高峰对话议题一:低碳转型与可持续背景下实现多目标协同发展
高峰对话议题一“低碳转型与可持续背景下实现多目标协同发展”由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自然倡议负责人朱春全主持。
主持人 朱春全
高峰对话议题一:低碳转型与可持续背景下实现多目标协同发展
Christopher Martius 国际林业研究中心高级科学家及德国主任,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Work Package 1负责人
Christopher Martius表示,农食系统视角对于低碳转型背景下多目标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在农食系统中的不同部门中要采用针对性的政策和技术保证不同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收入的同时促进农食系统低碳转型。
王全辉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
王全辉指出,目前中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我们的粮食安全,通过创新与推动有效的综合性气候智慧型农业政策、技术体系和生产方式,以实现“减排固碳、生态持续、气候韧性、稳粮增收”的环境、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
刘 强 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
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表示,农业部门的低碳转型是一个跨领域的工作,需要多个行业间的协调配合,并要注重对减排目标的量化以及减排方案的可操作性。他同时指出,农业低碳技术需要通过试点示范,在金融和市场支持下进行推广应用。另外,他认为农业的低碳转型需要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要减缓和适应并重,并要加强转型过程中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张欣宇 北京盒马副总经理
张欣宇指出,盒马目前关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农业领域,并主要通过产业链发展,供应链发展,以及价值链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通过农业数字化设备的升级,实现农业生产能耗全程监控,对零碳产品进行认证,联系消费端和生产端,让农民了解到低碳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他们切实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Tek Bahadur Sapkota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农业系统/气候变化高级科学家
Tek Sapkota表示,实现低碳农业转型背景下的多目标协同发展,首先需要进行对低碳相关的政策和技术进行评估,并利用大数据因地制宜调整政策和技术以适应不同区域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注重市场视角,要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激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发展低碳农业,同时也要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高峰对话议题二: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高峰对话议题二“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和策略”由落基山研究所乡村碳中和部门总监汪明明主持。
主持人 汪明明
高峰对话议题二“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Tran Duc Vien 越南国立农业大学科教事务委员会主席
Tran Duc Vien表示,未来低碳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包括化肥农药减量和育种技术等,以及相关的政策扶持,尤其是从价格机制的角度去促进低碳农业发展。
张 巍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副总负责人和Work Package 3负责人
张巍主要介绍了Living Labs for People在低碳食物系统转型中的作用,其主要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基于一种开放性创新环境创造和社会公平角度的低碳食物系统转型解决方案。Living Labs for People的进行需要全球理论框架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方法,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同时在具体情况下具体分析,这也是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在包括中国、哥伦比亚、肯尼亚和越南进行的重要工作。
高 霁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能源与自然项目主任,农业食物系统低碳转型国际论坛执行主席
高霁主要介绍了美国环保协会在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气候智慧农业、肥料项目、企业合作和学术交流。在气候智慧农业方面,美国环保协会注重于农业适应以及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和保证当地农民收入提升。在肥料项目方面,主要考虑从生产端到到消费端全生命周期的肥料消费如何低碳的路径,减少肥料的过度使用。在企业合作方面,美国环保协会和达能集团达成协议助力其降低碳排放。在学术交流方面,和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所以及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建立了农业食物系统低碳转型国际论坛,梳理国际经验,加强能力建设,进行科研研究。
Augusto Castro 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联盟可持续粮食系统小组气候与土地利用科学家,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Work Package 4负责人
Augusto Castro表示,推广低碳技术时不只应考虑利益相关者收入方面的因素,更要综合考虑低碳农业可以带来的所有收益。在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中,专家仍在研究综合考虑低碳农业发展所有收益的六步方法,而在中国、越南、哥伦比亚和肯尼亚开展相关工作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在南方国家中推广低碳技术的挑战。
董利锋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研究员
董利锋主要分享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在畜牧业低碳减排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一方面目前国内所采用的碳核算方法仍然是采用国外组织或机构推荐的默认值,不符合我国畜牧业养殖特征,容易造成排放量的高估或错估。为此,在典型奶牛养殖区域开展了基础性排放因子的测定,为排放清单建立和减排措施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从能量高效利用和低碳减排角度研发了一系列的减排调控技术,实现增产增效与绿色低碳协同效用。最后,在科技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支持下,在规模化的奶牛以及洱海流域的中小型奶牛养殖区域开展奶牛低碳减排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应。
陈志钢对论坛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低碳农业要注重多目标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关注低碳技术的创新,发挥绿色金融再提供资金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变化对低碳农业的助推。另外他表示要加强中国和国际上的深度合作,中国在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对国际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范式。
在会议的最后,陈志钢对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和国际农业磋商全球低碳食物系统重大科学项目(Mitigate+)项目团队为论坛成功举办付出的努力表达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