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重点提示

卡特三农学术论坛之233期通告 主讲人:刘星华博士等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时间:2023-04-24 访问次数:10

时间2023427日(周四)1400-1600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创意楼A729会议室

题目一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ry trade policies and stunting among children under five: Evidence from 47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摘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policies and early childhood undernutrition, both in terms of research and policy, has received much less attention than its impacts on poverty and food securit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nutritional impacts of trade policies of dairy, a crucial nutrient-dense food for children’s linear growth, from 2006 to 2020 by linking child stunted growth for children from 47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o country-level dairy trade policies. Estimates suggest that a 10% decline in dairy tariff rates decreases stunting prevalence by 5%. The results are robust to a subsample analysis accounting for whether tariffs are binding as well as a placebo test using coffee and tea as key independent variable. Further heterogeneity analysis indicates the impac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boys, children age 6-23 months, and children from households with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主讲人刘星华博士是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她于2019年获得新南威尔士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她的研究兴趣包括儿童贫困和健康不平等。她的研究成果发表在《Global Food Security 》等国内外刊物。

题目二:农业绿色生产实现了经济效益吗?——以合作社农产品质量认证为例

主讲人:董涵,博士生

摘要: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产品质量认证是绿色生产的主要体现之一。农民合作社是采纳认证的最主要主体,在带动农户方面具有较大作用。本文利用包含160341家合作社的数据集,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普通最小二乘法,探究了认证采纳对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刻画该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绿色食品认证显著提升了合作社的经营绩效,但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认证采纳对于果蔬产业和经营年限较短的合作社的经营绩效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而谷物产品认证对合作社绩效没有提升作用。认证采纳对合作社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随时间呈现逐渐消退的趋势,缺乏可持续性,且在不同产业间的表现存在差异。

题目三: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的影响与机理——来自中国1845个县域的经验证据

主讲人:宋文豪,博士生

摘要:在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文简称“新型主体”)创立之间的关系,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2020年中国27个省份1845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主体创立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创立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控制地区—时间交互固定效应、采用“FIGI中国项目”试点构建DID模型等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通过提高农民正规信贷可得性直接促进新型主体创立,还可以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间接促进新型主体创立。(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对新型主体创立均具有促进作用;相较于大中型新型主体,小微型新型主体更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新型主体创立效应存在县域异质性,地形起伏度小的县强于地形起伏度大的县。本研究推动了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新型主体创立的效应、机制和异质性的理解。

主持人:史新杰,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与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教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同时担任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代际流动研究论坛理事会秘书长。相关研究重点关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一系列议题,主要包括:(1)农村的要素配置(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收入、消费等方面产生的影响;(2)农村人口人力资本积累(农民工、留守人口的营养健康与教育相关议题);(3)收入不平等、机会不平等与代际流动。目前已经发表中英论文二十余篇,其主要成果见诸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Health EconomicsWorld DevelopmentJournal of Rural Studies等国内外期刊,出版专著《中国农村的收入增长与不平等研究——基于“机会”与“努力”的二元视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