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资讯中心  重磅

年终特辑|厚植合作经济,赋能乡村振兴——2022年“合作社中心”工作回顾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时间:2023-01-15 访问次数:56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大“卡特”)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以下称“本中心”),始终以各类农民(农业)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旨在为中国的合作社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世界的合作社运动描绘时代特色与中国篇章! 现对本中心2022年度的工作进行简要回顾。

  • 举办常设性“合作志·云论坛”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本中心在本年度继续举办“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合作志·云论坛”(简称“合作志·云论坛”)。论坛旨在围绕中国合作经济的经典理论、政策法规、实证模型、典型案例、国内外经验、热点前沿问题与观点等方面展开讨论,激发思考、碰撞与创新,努力打造“互联网+”时代中国合作经济发展的云论坛。本年度共举办4期合作志·云论坛,学界反响热烈,分别包括:第5期邀请了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的罗震东教授分享“从流乡村到流城镇:移动互联时代的中国城镇化”(对话嘉宾为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飞)、第6期邀请了浙大卡特的阮建青教授分享“产业集群与创新创业”(对话嘉宾为合作社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第7期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刘西川教授分享“中国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话嘉宾为中国供销集团南京中合融惠公司副总经理解辞)、第8期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孔祥智教授分享“供销合作社的前世今生”(对话嘉宾为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邓衡山教授)。

  • 扩展研究范围,聚力数字乡村研究

当前,我国已进入以数字化改革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阶段,基于此,本中心积极扩展研究范围,聚力数字乡村研究,取得了卓越成绩。相关活动如下:

720日,由中央网信办和农业农村部牵头的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浙江德清举办。浙江省副省长卢山出席会议,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主要负责人作工作部署,来自浙江、吉林、河南、四川等4省和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重庆市渝北区等2个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相关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就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交流。由本中心负责完成的《数字乡村赋能共同富裕——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1)》在会上正式发布。

96日,由北京平谷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的“数字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研讨会”在平谷区举行,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应邀作了《县域数字乡村建设的典型路径》主题报告。徐旭初教授在报告中强调,各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要注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体系、基层情况的特点,找到适配资源禀赋、信息化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场景内容,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

119日,“桥治分”基层数字治理实践暨课题研究专家研讨会在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举行,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代表其领衔的《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及思考》课题作了报告,与会专家为“桥治分”应用把脉问诊,并围绕深化基层治理数字化创新展开了热烈地探讨。

1124日,应浙江省委网信办邀请,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出席了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举行的长三角区域网信工作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作为唯一的专家代表围绕数字乡村建设的话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徐教授分享了国内数字乡村建设的几种路径,并指出长三角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均走在全国前列,因此在长三角推进数字乡村有着必然性和迫切性,三省一市可以通过协同互通实现共建共享,携手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走上一个新台阶。

  • 媒体采访报道

2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刊发报道《农民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文中,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着市场竞争力稍显薄弱、与成员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指导服务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应把发展质量提升作为首要原则,全面实现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有责任持续开展农民合作社理论研究工作,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民合作社理论体系。在数字化时代,可以尝试多部门联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对合作社进行客观研究、监测和评价。相信在各方协同努力下,聚焦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示范引领,优化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农民合作社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一定能不断增强。”

34日,中心主任徐旭初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谈我国数字乡村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徐旭初教授指出,“之所以近年来不断提出并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主要是在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直面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数字经济理念、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创新模式应用到乡村振兴各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向数字乡村新阶段,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221日,《南方周末》刊发报道《“重建”供销社,“不可能走回头路”》。文中,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供销社系统除了一些相互投资,其实并无什么关联。无论是县供销社、市供销社,它们盈利与破产,与省供销社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基层社数量的增长,供销社基层社无论怎么覆盖,它有这个权利。但核心是尊重市场规律,不要垄断。国家越来越看重的是供销社的功能,是党和政府领导下一个为农服务的力量。重点在农村流通市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作用,不需要过多纠结供销社属于‘谁’的问题。要根据‘需要’恢复,不要变成政绩追求。”

1226日,《人民日报》头版“要闻”刊发报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中,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接下来,要强化家庭农场指导服务扶持,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素质。”

  • 学术研究成果

本年度,中心团队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合作经济、数字乡村等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SSCI期刊论文2篇,CSSCI期刊论文8篇。此外,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的专著《数字赋能乡村:数字乡村的理论与实践》即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的《数字乡村典型案例评析》一书也即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 自媒体宣传

截至目前,中心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量已突破1万人,常读用户比例达35%。本年度,微信公众号发文160余篇。同时,中心还开设了哔哩哔哩官方账号,上传分享了“中国合作经济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和“合作志·云论坛”的相关视频作品,播放量超过8000次,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传播。

  • 结语

2022年,中心全体成员齐心协力,积极投身我国农业农村组织化与合作经济事业。在2023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立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力求为学界同仁以及一线工作者带来更多精彩的知识分享和最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