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后,浙江省利用贫乏的资源禀赋实现了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为正在开展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探索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采用1986—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点浙江点数据,从农家视角对“浙江奇迹”进行了一个长序列分析。分析发现,第一,一定的行政性管理变化对农民增收具有推动作用,但支持浙江十村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核心是家庭经营,其发展路径表现为去粮化或非粮化。第二,浙江农户收入增长不平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增强,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逐渐缓解,隐隐显露出“共同富裕”的势头。第三,浙江十村税赋水平有所提升,但职业农民的税收基本被消除,农业村的负担减轻,纳税行为由“普税制”正式进入到“能人”或“老板”纳税制,国家税收的重点化、中心化缴纳正在成为支撑浙江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行为。
关键词:
浙江;农家收入;结构变迁;共同富裕;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2173085,71973094,71833003,7177307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20JZD031);
DOI:10.13246/j.cnki.iae.20220225.001
专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分类号:F126;F323.8
《农业经济问题》(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