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三农研究院
摘要:大城市的密度、距离带来的是工资溢价还是工资折价?本文匹配了4460个农民工数据与184个迁入地城市数据,采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反映城市集聚的密度有正外部性,在控制劳动力特征后工资溢价仍然存在。控制城市特征后,发现密度过高导致工资折价。距离对集聚经济有离散作用,农民工工资与迁移距离呈现"N型"关系,与到中心城市距离存在"∽型"关系,证实了"中心—外围"理论。密度、距离对工资存在交互作用,内含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的博弈。工资溢价存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而超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表现为工资折价。本文印证了适度的城市规模才能发挥集聚经济的工资溢价,合理规划城市形态,缩短距离、减少分割,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和农民工迁移版图,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关键词:
密度;距离;集聚经济;工资溢价;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306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117);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202008)的资助;
专辑:
经济与管理科学; 社会科学Ⅱ辑
专题:
人才学与劳动科学;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
分类号:
F323.6;F249.24
《经济学家》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