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2. 西南大学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3. 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学院
摘要:扶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到缓解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相对贫困的多维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构成了谋求农民幸福的重要挑战。本文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贫困历程,梳理出治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逻辑线索,即"赋权—强能—包容",据此提出增进农民幸福感的理论假说,并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数据,依次分析了绝对收入和相对贫困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但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特点;客观相对贫困与主观相对贫困均会显著降低农民幸福水平。进一步的证据表明,赋权、强能和包容均能缓解农民的相对贫困,进而增进农民幸福感。文章强调,放松管制还权赋权、强化农民行为能力、保持社会流动性、未来均等机会的开放以及推进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有助于相对贫困的治理进而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其中,建立生态福利观并促进村庄的生态宜居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
相对贫困;赋权;强能;包容;幸福感;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土地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ZD170)的阶段性成果;
DOI:
10.19744/j.cnki.11-1235/f.2021.0162
专辑:
经济与管理科学; 社会科学Ⅱ辑
专题:
社会学及统计学; 农业经济
分类号:
C912.6;F323.8;F323.6
《管理世界》202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