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CARD动态

口述我的农经故事丨初心不改担使命,高山景行自成蹊——袁飞教授专访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时间:2021-09-06 访问次数:132

浙江大学农经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当年袁飞教授这样前辈们的努力和付出,以下为袁飞教授专访。

来源: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1621日上午,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家属区,年逾九旬的袁飞教授拿出密密麻麻的手稿,这位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老教授在历经沧桑后仍然目光坚毅、言语铿锵,以一贯严谨治学的态度为我们讲述他的人生故事。

躬行实践,脚踏实地扎根基

袁飞先生于1950年进入南京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学习,那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大量的青年学生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纷纷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大学时期的袁飞先生,除了认真学习课堂知识、刻苦钻研理论书籍外,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据袁先生回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彻底消灭农村的封建剥削,当时农经系师生加入了南京市土改工作队。他被分配到了南京市郊区的云定乡,与当地贫苦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土改政策,领导农民批斗地主恶霸,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将农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另一件让袁先生印象深刻的求学往事是参与到北大荒建设,“全国的农经系,老师跟学生全部到北大荒参加农场开荒”。在北大荒期间,他们一方面要参与国营农场的生产和建设劳动以及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穿插地上课、进行理论教学并培养人才。“开垦北大荒使我们在思想上增强了对三农的热爱,就觉得要为我们农村奋斗,另外一个就是增强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袁飞先生运用统计学和企业管理学理论并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撰写论文《对麦收中康拜因工作定额的分析和意见》并发表在《机农通报》。当时这种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袁飞先生受益终身,并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初心不改,开拓创新担使命

袁先生回忆到入党初心,“我是共青团员,所以很早就想入党”,袁飞先生在1957年反右斗争、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都表现十分积极,两次被列为建档对象,但由于政审过程没有及时调查清楚,这两次入党申请都没能被上级组织批准。后来直到1981年,在农经系总支书记介绍下,袁飞先生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这份初心在今后的数十年中始终未改变。作为国内农业技术经济学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袁先生谦虚讲到“搞农业技术经济学是被逼出来的”。1978年国家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经济发展要讲究效益和效果,不能不计成本、铺张浪费,这个时候农经系就计划加一门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但是碍于当时国内外都没有现成的教材,想要创建一本中国特有的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教材,无论是课程讲授还是教材编写的难度都超乎想象,老师们都不敢轻易接手。袁先生主动承担了这个课程,根据自己主持的课题研究编写了一本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讲义稿,而后不断对这本讲义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最终出版《农业技术经济分析》,该书奠定了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础。随着袁先生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这本书的内容又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农业技术效益学》等著作。该书逐渐在全国院校中推广开来,受到师生一致好评,成为农业技术经济的必读教材,并获得优秀科技成果奖3项。

心系师生,桃李芬芳满天下

没有老一辈农经人的付出就没有今日的辉煌。农经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袁先生作为亲历者,为我们讲述了农经系重建的历史1977年袁飞先生被调回农经系,着手组建农经系恢复筹备组。1978年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恢复招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又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袁飞先生不仅是最早的博士生导师,肩负着博士生培养的重任,而且心系师生的长期发展,将学科发展摆在首位,带领农经系的一步步发展壮大。他本人于1992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年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农业经济学科组委员,1995年任浙江省重点学科农业经济及管理学科的负责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袁飞先生1954年毕业后分配到浙江农业大学任教,1962年任讲师,1981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直至2002年退休,在这四十七年间,袁先生编书著说、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诸多优秀人才。老先生如今谈论到他的学生,脸上还是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翻开一张张师生合影,为我们讲述那段与学生的故事。

袁先生年逾九旬,依旧心系学科发展与学子成长。在建党百年之际,他寄语浙大农经系师生,“希望我们农经系保持学科优势,发展再创新高!青年学子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切实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生第一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