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CARD动态

新闻速递|“多学科大数据交叉融合创新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2021)”成功举办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时间:2021-06-19 访问次数:1029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学科日益呈现出不断交融的趋势,单一学科越来越难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大数据的多学科交叉创新正成为当前学科发展和知识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量。如何适应科技与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跨学科创新的客观要求,如何推进科学研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交叉融合,如何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以构建新的逻辑与方法体系,如何探寻有效的多学科融合发展路径,这些议题已成为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机遇,更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和人文社科学者的使命与担当。

2021618日,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主办,国家自科基金居民绿色消费转型研究课题组、浙江大学CARD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READ)研究团队、浙江大学CARD多学科大数据交叉融合创新团队(筹)承办,并得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力支持的“首届多学科大数据交叉融合创新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2021”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酒店求是厅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科技学院与主办方浙江大学等国内十多所高校70多名学者与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着公共管理、地球科学、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地理信息等多学科背景,就双循环格局下城市治理、农业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等重要议题分享大数据研究的最新趋势,探讨大数据技术与各领域的交叉融合应用研究。

18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仪式,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钱文荣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背景并向与会学者表达了诚挚欢迎和感谢。

钱文荣教授致开幕辞

开幕式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鄢贞主持了第一场专题报告“城市化与环境治理”。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杰出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优青获得者陈晓光教授分享了最新研究《Flight delays due to air pollution in China》,该研究运用20152017年航班信息、中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天气数据以及卫星监测数据对空气污染与航班延误及取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航班起飞延误与空气污染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提出2013年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带来的PM2.5浓度下降,解释了20162017年航班延误减少次数的15%-33%,避免乘客时间损失所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百人计划”研究员鄢贞主持第一场报告

陈晓光教授作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优青获得者谷保静研究员带来了《城市化与农业绿色发展》的专题报告。在城市化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发展正面临农村劳动力短缺、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对此,谷保静研究员通过模型模拟与运算、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调查数据等大数据分析回答在人口增长和日渐富裕的背景下,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及环境保护的作用机制。

百人计划”研究员谷保静作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茅锐主持了第二场专题报告“农村农业与地理信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CARD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阮建青进行了题为《中国农村家庭与农业企业大数据》的专题报告。他以两个心理学实验引入介绍了目前农经研究中交叉融合的现象,指出地理、气候、地质、作物等数据和当代微观调查的数据可能做出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经济研究》、JDE等国内外顶级经管类期刊应用经济领域研究的常用数据来源。最后,阮建青教授以浙江大学CRHPS数据库、浙大卡特-企研合作CCAD数据库为例,详细介绍了大数据在三农问题中潜在的研究应用领域。

茅锐教授主持第二场报告

阮建青教授作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优青获得者杜震洪教授进行了题为《浅谈地理大数据与多学科交叉》的专题报告他阐述了随着革命性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学研究逐渐融入这个快速发展的创新时代,推动科学研究向“未知的未知”的范式转变。随后,他从地理大数据赋能多学科交叉、地理大数据科研体系、多学科交叉若干实践与思考三大方面提出推动大数据驱动多学科范式变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杜震洪教授作主题报告

圆桌讨论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茅锐教授主持,与会者与四位报告嘉宾陈晓光、谷保静、阮建青、杜震洪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第二个环节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龚斌磊主持,对话嘉宾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史清华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程名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年农业经济学家论坛年度学者田晓晖副教授。

四位圆桌嘉宾首先对本次研讨会多学科融合方式、报告深度和前沿性、会议形式等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围绕主持人龚斌磊提出的两个问题:“当前所在单位已经展开有关数据库建设工作有哪些?” 、“多学科大数据交叉融合会对主流学科带来什么冲击?”,四位嘉宾从大数据集成、新兴研究领域转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思维模式与经典经济学理论带来冲击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回答了现场观众的问题。

茅锐教授与主讲嘉宾交流

龚斌磊长聘副教授对话特邀圆桌嘉宾

史清华教授现场点评与交流

钱文荣教授现场点评与交流

程名望教授圆桌对话

田晓晖副教授圆桌对话

现场观众提问

下午议程中,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史新杰主持了第三场专题报告“农业生产和发展”。浙江大学生物系统与食品科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智能农业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层次才项⽬⻘年计划选者林涛作了题为《农业生产系统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的报告。他基于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带来的作物物候变化和适宜种植区域变化,农业数据愈加丰富但知识转化能力不足矛盾愈发凸显的背景,构建农业生产系统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体系,运用环境数据、农机数据、遥感等数据分析作物空间分布、作物产量预测及生产系统变化等问题。

 “百人计划”研究员史新杰主持第三场圆桌讨论

 “百人计划”研究员林涛作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鄢贞《高速通达度与绿色农业发展》为题进行报告。通过2014-2018OSM地图数据、2010-2019年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数据、地形与生态资源、CARDCCAD数据库等多数据采集与融合后,应用面板回归与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结果发现高速公路通达度提高对绿色农业认证具有正向影响,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内涵绿色升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同时她指出,高速公路通达性对绿色农业发展表现的空间异质性,对欠发达地区效果更加显著。机制上,高速公路建设通过提高农业产值和促进资源禀赋价值提升,进而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有利于当前的生态价值转换,但没有发挥工资效应,促进农业劳动力的有效外流。

 “百人计划”研究员鄢贞作主题报告

第四场专题报告“城市智能与时空建模”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梁巧主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荣誉研究员吴超做了题为《城市智能化》主题报告,从应用和探索两大方面介绍了如何利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提升对复杂城市的理解和预测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他表示未来可从智慧城市的需求,提出新科学问题,驱动数据科学方法进行创新。

梁巧副教授主持第四场专题报告

 “百人计划”研究员吴超作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吴森森作了题为《基于时空大数据空气污染建模与社会经济发展分析》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时空连续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难以定量准确评估空间污染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因此他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空气污染进行建模,并提出下一步将把自然和经济社会数据相结合分析,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

吴森森副研究员作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国家“万计划”拔方恺、西南财经大学陈晓光教授、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谷保静、中国人民大学田晓晖副教授分别对下午嘉宾报告进行了详细的点评。

最后,本次研讨会主要发起人鄢贞研究员再次感谢主办方和各单位团队的支持、与会嘉宾的精彩报告与点评,并期待更多学者关注多学科大数据交叉融合研究应用。同时宣布本研讨会计划于明年再次举办,诚邀专家学者共赴浙江大学参会交流。

首届多学科大数据交叉融合创新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2021在掌声中圆满落幕。

方恺长聘副教授作点评

百人计划”研究员谷保静作点评

陈晓光教授作点评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与会者认真聆听主题报告

与会者认真聆听主题报告

与会者认真做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