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农业正发生深刻转型,具有强市场面向性的“新农业”日渐成为一些地方农业的主要生产形态,农产品何以进入市场成为关键命题。研究发现,由农户、代办人和客商互动形成的“代办制”成为农产品交易的基本秩序。农户和客商分别将农产品销售和收购的任务委托给代办人,代办人依托其社会关系网来保证货源,并通过关系合约、信用担保、双向庇护及隐性激励等机制促成交易,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绩效。这得益于“代办制”的双层交易结构—交易过程社会化和交易规则市场化,其促使农产品交易呈现出“强关系、强规则”的交易特征。“代办制”不仅是对农产品交易秩序的概括,还可透视出经济交易背后的社会秩序。由此可见,农产品交易并非按照经济学所假设的“买—卖”这一理想模型发生,而是嵌入在地方社会和交易情境中,社会关系构成了交易的基础。因此,在农产品交易实践中要处理好社会和市场的关系。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历史经验研究”(项目号:18JZD011); 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项目“村社共同体视角下乡村治理实践机制研究”(项目号:18—19CJ02)的支持;
专辑:
经济与管理
专题:
农业经济; 市场研究与信息
《中国农村观察》202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