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葫芦型”格局的理论解释——基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结构的视角
编辑:xiazhang 作者: 陈宗胜; 康健 时间:2019-04-17 访问次数:112
【作者】 陈宗胜; 康健;
【Author】 CHEN Zongsheng;KANG Jian;Nankai University;Sichua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机构】 南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 南开大学;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摘要】 本文构建了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两期交叠模型,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葫芦型"分布特征的形成进行了理论解释。在二元经济制度条件下,处于低收入主众数组的农村居民受到人力资本成本溢价和户籍制度引发的劳动力转移壁垒成本的影响,面临比城镇居民更为严格的收入积累机制、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门槛和中产阶层"陷阱"阈值,给其上升为中等收入群体造成了障碍;而处于中等收入次众数组的城镇居民,面临以上几个方面的约束更小,从而能够更快地晋升为中等收入群体。由此,主、次众数组在发展中逐步脱离,必然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葫芦型"分配格局。相对于"金字塔型"而言,"葫芦型"是一个进步,葫芦型的次众组可能是未来形成橄榄型的基本部分,但是目前距离"橄榄型"分配格局还较远,并且中长期停滞于葫芦型也不利于后者的形成。
《经济学动态》 201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