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制度分析:基于产权的视角
编辑:xiazhang 作者: 张超; 罗必良 时间:2019-02-26 访问次数:118
【作者】 张超; 罗必良;
【Author】 Zhang Chao;Luo Biliang;Guangdong Social Sciences Association;National School of Agricultural Institut3期ion and Develop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摘要】 研究目标:借鉴马克思及西方产权理论主要思想,研究揭示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制度选择及经验。研究方法:基于产权理论对经济事实进行逻辑推演,并采用1978~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主要体现在农村资源(土地和人力)的产权制度改革上,由此形成的资源产权激励效应和正向扩散效应,正是中国农村人口发生大规模减贫的最重要原因及主要经验,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研究创新: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研究为减贫提供一个新的微观制度视角解释。研究价值:总结提炼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般性理论经验,对今后减贫事业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71333004);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IRT-14R1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共建项目“产权视角下农村人口减贫的中国经验研究”(GD17XYJ31)的资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