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农村

走向收入平衡增长:中国转移支付系统“精准扶贫”了吗?

编辑:admin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时良彦; 时间:2019-01-15 访问次数:26846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时良彦

【Author】 LU Shengfeng;CHEN Sixia;SHI Liangyan;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Wuhan University;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通讯作者】 陈思霞;

【机构】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摘要】 现有研究关注了单渠道救助资金的受益归宿,但是忽视了转移支付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本文构造了转移支付亲贫性数量测度方法,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家户数据,从政府-企业-居民间的多层次系统检验了中国转移性体系的受益群体,并探讨了其在缩小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来自政府、企业以及居民间的转移性救助资金都更多被低收入家户所获得,即综合而言,中国现行转移支付体系具有较好的"精准扶贫"效果;(2)分类别而言,政府性救助"精准扶贫"效果相对最好,居民间救助次之,而企业救助弱亲贫;(3)分年度以及分转移支付类别的分析发现,救助资金的边际再分配效应在时间和类别上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表明,走向居民收入平衡增长,提高资金的贫困瞄准效率尤为重要;同时政策引导第三部门的再分配参与也需要重视。 

《经济研究》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