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状况、社会地位与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基于社会融合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编辑:admin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时间:2018-10-26 访问次数:74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Author】 Zhu Zhongkun;Leng Chenxin;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 本文结合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的社会融合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住房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自有住房对农民工形成城市身份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纠正可能的选择性偏误后,所得结果依然稳健。(2)政策性住房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不显著。合理的解释是,当前以公租房为核心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未能发挥有效作用。(3)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显示,主观社会地位认知是住房状况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中间机制之一,即住房状况的差距使得农民工主观社会地位认知产生分化,进而导致其城市身份认同存在差异。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住房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机制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1720)阶段性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在外居住抉择与家乡住房投资行为研究”(项目编号:71373271)的支持
《中国农村观察》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