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家庭梯次流动分析——基于辽宁省的调研数据
编辑:admin 作者: 李旻; 张广胜; 周艳波; 施雯; 迟美灵 时间:2018-05-10 访问次数:117
【作者】 李旻; 张广胜; 周艳波; 施雯; 迟美灵;
【Author】 LI Min;ZHANG Guangshen;ZHOU Yanbo;SHI Wen;CHI Meiling;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大学商学院;
【摘要】 本文基于辽宁省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家庭梯次流动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城市、不同年代农民工家庭梯次流动差别,并实证分析了影响家庭梯次流动及流动类型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劳动力转移表现出梯次流动的特征,家庭梯次流动基本上以丈夫先锋梯次流动妻子随迁就业的形式为主。在大城市,无论是丈夫先锋梯次流动还是妻子先锋梯次流动,夫妻另一方随迁未就业的比重一般较低,而在中小城市这种现象却不明显。人口流动的家庭化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老一代的重要标志。影响家庭梯次流动的因素中,就业和收入的相对稳定性是决定家庭梯次流动的关键因素,家庭拥有更多的耕地、宅基地对家庭梯次流动有负向影响;家中有在校学生会促进家庭梯次流动,对收入的乐观自评、永久定居城市的意愿将促进家庭梯次流动。与丈夫先锋梯次流动家庭比较,家中60岁以上老人和6岁以下子女数对妻子先锋梯次流动影响较大,小城市更有利于妻子先锋梯次流动;就业收入相对稳定、中等城市、家中有在校学生促使家庭选择夫妻同时流动。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宅基地改革、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将有利于农民工家庭梯次流动。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373163);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WR2015010);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编号:2016921068);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编号:WT2015009);辽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编号:WSNZD201701);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L16BJY034);辽宁省社科联课题(编号:2018lslktyb-102)
《农业技术经济》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