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重点提示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关于做好2014年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编辑:cgsoft 作者: cgsoft 时间:2014-06-20 访问次数:14

 

 
各有关单位: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专门设立从事城市学、杭州学研究的正局级事业单位,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简称“基地”)依托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开展工作。基地以打造中国城市治理研究“智库”为目标,以探索城市化的中国模式和破解中国“城市病”为己任,为各级党委政府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基地主攻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与治理理论研究、“城市病”形成机理与综合治理研究、城市历史文脉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根据省社科联有关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基地2014年度研究课题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深入研究我国特别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与规律导向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浙江省城市治理实践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注重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着力建设学术高地和新型智库。坚持“贴近决策、贴近实际、贴近学术前沿”的原则,围绕本基地研究方向深入开展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理论科学、实践可行的决策建议。
二、申报要求
  申报本基地课题的负责人必须紧紧围绕本基地《课题指南》设计申报书。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本基地的一项课题,不得同时向其他基地申报,否则取消申报资格。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课题(包括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课题等)未完成者,不得申报本年度本基地课题。
三、课题评审
  课题评审遵循“公平、公正、客观、规范”的原则,采用两轮评审制:
  1.第一轮初审。由基地依托单位及基地共同负责,组织本研究领域具有正高职称或相当于正高职称的专家学者进行初审,初审入选课题15项。
  2.第二轮评审。由省社科联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从15项入选课题中确立5项为本年度本基地课题。5项课题中,由基地依托单位以外研究者承担的比例不低于1/5。初审入选课题未确立为年度基地课题的,设立为基地自设课题。
四、课题管理
  1.基地规划课题资助额度为重点课题5万元,一般课题2万元,基地自设课题1万元。
  2.凡招标立项的课题,均须与本基地签订《课题立项协议书》,明确有关要求,课题经费由基地统一拨付、管理,前期研究经费按资助总额的60%拨付,结题后拨付余下的40%经费。
  3.立项课题的管理,由本基地与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具体负责。
五、结题要求
  1.课题结题要求以《课题立项协议书》有关内容为准。研究成果须在显著位置注明“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课题《*******》(课题编号******)”字样。
  2.应用对策研究类课题的成果形式之一为研究报告的,结题时须有相应级别的实际工作部门采纳证明或领导批示,完成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到期未完成者一律撤题。
  3.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的成果形式之一为专著或论文的,结题时须公开出版或发表,完成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以论文形式结题的课题要求至少发表2篇核心期刊论文或权威级刊物论文1篇,立项为重点课题的,至少1篇为一级期刊。 课题成果标注必须根据基地有关规定执行,研究时间从2014年10月起算。
六、截止时间
  自课题申报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14年6月25日,逾期不再受理。请申报者在截止日期前将申报书(一式2份,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论证活页(一式10份,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寄至或送交至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办公室,并将申报书、论证活页的电子文档发至hzcyzx@163.com(邮件主题需标明“2014年度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申报”字样)。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燕   电话:0571-85026667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粮道山18号
邮编:310002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2014年6月3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2014年度研究
课题指南
 
1.习近平新型城镇化思想与实践案例研究
在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城镇化论述的理论脉络基础上,全面梳理习近平同志有关新型城镇化的理论阐释,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城镇化工作,全面总结习近平新型城镇化思想的精髓以及相关地方实践经验。
2.智慧城市建设3.0版及其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以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精神为指导,借鉴智慧城市建设1.0版和2.0版的经验,围绕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城市智慧化和智慧城市经济化的发展目标,探索智慧城市建设3.0版及其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综合治理的动力机制。以浙江为例,提出整合浙江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相关产业、应用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分析智慧应用服务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的路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为浙江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3.浙江省“城市病”治理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研究
分析浙江省不同等级城市的“城市病”现状,选取典型城市为例,探讨“城市病”与城市发展模式的互动机理,并基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探索开展浙江省“城市病”的监测、追踪和评价,提出新型城市化下预防和治理“城市病”的科学路径。
4.省直管县体制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矛盾化解研究
在我国全面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系统分析省直管县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比较省直管县和县改区发展的优势、劣势,在分析省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与事权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管理层级优化和行政机构改革的实现路径。厘清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权力下放的关系,提出化解省、市、县之间发展矛盾的对策建议。
5.“美丽城镇”建设的“历史城市景观(HUL)”方法研究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美丽城镇”的理念和目标要求,这一理念和要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城市景观的建议书》所倡导的“历史城市景观(HUL)”理念、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体现了国际国内关于城市科学健康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密切关系的广泛共识。总结国际有关“历史城市景观(HUL)”保护经验,结合中国实际,阐释“美丽城镇”的内涵和评价标准,提出系统化、规范化的建设方法,为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6.浙江省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研究
根据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和规划,分析近年来浙江省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现状和内在动因。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围绕城市发展水平、城市体系、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社会治理等方面,分析全省不同层级城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科学路径与应对策略。
7.城市“邻避危机”化解与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结合国外有关研究进展和近年来国内出现的“邻避危机”现象,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分析“邻避危机”产生的原因,从体制机制改革的角度,研究提出浙江省化解城市“邻避危机”进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可行性方案。
8.国外“城市病”治理实践及其对浙江的启示
研究国外“城市病”形成的内在机理及其发展路径、基本特征、演变规律,探讨国外在治理“城市病”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浙江省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现状,总结国外“城市病”治理可供浙江借鉴的经验,以及浙江省大城市预防和治理“城市病”的对策与路径。
9.浙江省公平优质教育与教育改革研究
基于浙江省公平优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剖析浙江省公平优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瓶颈因素,探讨公平优质教育的关键内涵、发展目标和动力机制,提出面向公平优质的浙江省教育改革路径与实施机制。
10.户籍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研究及政策启示
围绕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人口管理调控面临的现实问题,追踪国外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管理运行模式及其新近改革变化,在理论上剖析户籍制度变迁的经济文化背景和体制因素,辨明户籍制度的社会经济属性和中国特色,在实践上借鉴国外户籍与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经验,指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努力方向,提出既适应新型城市化需要,又符合人权平等、管理文明要求的改革建议。
11.公共交通导向城市发展模式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政策研究
总结国外“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TOD)的典型模式和实践经验,结合浙江城市建设发展实际,阐明浙江省TOD模式的发展目标和约束因素,探讨不同城市TOD模式的动力机制和实施路径,提出TOD模式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12.“千城一面”的形成原因及治理策略研究
从全球范围梳理“千城一面”问题现状,探索“千城一面”形成的原因,梳理全球文化遗产及历史城镇保护理念、方法的演变,以现代城市治理理念为指导,总结国际城市保护建设经验,提出破解“千城一面”问题的思路方法措施。
13.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提出适合当代和今后发展需要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参与框架和具体措施,探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化、社区化、契约化及其实现路径。
14.城市特色文化形成的机理及现代传承机制研究
以历史学、文化学视角,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城市特色文化类型、形成过程、形成机理、演变范式,分析其传承现状及变迁程度,探讨现代传承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5.浙江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
参考国际有关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最新理念和方法,结合浙江省各城市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具体实践,提出适合浙江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方针、政策、路径、措施等,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