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大量出现,使农民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利益格局处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农业人口不同构成群体的利益需求多元化的出现,要求有规范的、有序的利益表达渠道,但目前我国利益表达机制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制约,仍不健全,农业人口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时有发生。农业人口通过越级上访、暴力对抗、极端自虐等非制度化的形式来寻求政治参与,表达自己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此,应采取积极措施,从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完善、政治文化凝炼等多方面入手,减少农业人口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引导其有序的政治参与,进而为农业转移人口中准市民群体市民权的获得做好民主政治方面的准备,同时也积极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关键词城镇化农业人口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作者刘玉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温州大学教授; 方森君,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杭州310028)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批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中国开始由乡村社会转向城镇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全国普遍推行的村委会选举中,农民表现出了高度的参与热情。但是,农业人口转移,也使农民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格局处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由于参与机制存在缺陷,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体在正常的利益表达渠道受阻情况下,会通过非制度化的参与形式来达到目的。农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