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农业

基于可转移土地发展权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融资机制分析——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为例

编辑:陈佳骊; 徐保根 来源: 农业经济问题 2010年 10期 作者: 陈佳骊; 徐保根 时间:2010-12-15 访问次数:18

【作者中文名】 陈佳骊; 徐保根;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学院不动产研究所;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文献出处】 农业经济问题,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10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可转移土地发展权; 农村土地整治; 建设用地复垦指标; 项目融资; 土地利益关系; 【摘要】 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浙江省创造性地设计出类似于美国可转移发展权制度的建设用地复垦指标政策,此项政策使地方政府可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换取建设用地指标,从而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基于对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的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这种创新融资机制生成的内在需求和制度背景、机制运行现状及效果,探讨了这一融资机制的局限性以及项目参与者土地利益关系问题。研究认为,单独依靠可转移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需求;政府主导参与对项目融资成功有正面影响;在建设用地复垦指标转移过程中需给予农民选择权、增加农民市场参与权。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Y200907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80304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05ZJD00013);;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土地发展权转移的浙江省农村土地统筹流转机制的研究” 【DOI】 CNKI:SUN:NJWT.0.2010-1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