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农业

从分散到合作——民国时期安徽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变迁

编辑:吴春梅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年 02期 作者: 吴春梅 时间:2010-08-18 访问次数:5

【作者中文名】 吴春梅;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历史系; 【文献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合作社; 安徽农村; “三农”问题; 制度变迁; 【摘要】 受欧洲合作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合作思想被认为是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三农"问题的日趋严重,社会各界认为,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30年代初安徽农村的合作运动发展迅猛,截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全省各个县份基本建立了合作组织,并开展了相应的业务。从这时期安徽省对合作社的设计看,合作社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是具备多种功能,同时注意各种力量的整合,形成了安徽合作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样,受制于各种因素,这时期安徽农村合作运动的作用是有限的。然而,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制度设计本身的问题毕竟不是一个概念。民国时期安徽农村合作的兴起与发展,并以此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尝试与努力,这无论是在制度上的变迁,还是在实践中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徽州文化与淮河文化比较研究”(05JJDZH219)阶段研究成果 【DOI】 CNKI:SUN:ZJSY.0.2010-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