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2-13日,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顾淑林作为IDRC项目《Innovation Systems for Inclusive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Rural China and India》的主要成员在“卡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与学术交流。
顾淑林教授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在中科院、联合国大学等机构工作多年,具有广阔的视野、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此次访问“卡特”主要内容如下:
(1)10月12日上午,顾淑林教授与徐旭初教授关于农业合作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浙江为什么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为什么外地参观者认为浙江经验好,但是学不了?现有的浙江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与经典的罗虚代尔合作原则是否有很大不同,应如何评价?解决中国的(特别是中、西部的)农业和农村问题,合作社是不是把弱势个体农户组织起来的重要形式?在农村基层组织和制度层面,东、中西部的需求有什么不同,可能的方式和途径是什么?当前的困难在哪里?等等。两者认为,农民合作对中国社会改造和转型的作用将是今后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徐旭初教授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农业合作社理论体系的构想。
(2)10月12日下午,顾教授与黄祖辉教授、徐旭初教授关于我国农业的现状、问题和可能的出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项目研究焦点的合理性以及实证研究的综合提供支持。尤其是在农村金融问题上,黄教授认为中国缺少穷人的金融系统,而外资对中国农村金融虎视眈眈,中国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将严重影响中国农村发展。同时,强调人人参与市场经济,尤其是让千百万农户真正地参加到市场经济中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座谈在大多数问题上取得了非常一致的观点,在某些问题上存在一些疑问,双方认为对这些问题的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
(3)10月13日上午,顾教授为“卡特”师生报告了其最近的研究成果《The Agro-food Sector in Catching-up Countri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four cases from the Sectoral Systems Perspective》,这项研究尝试使用sectoral innovation system的研究路线,对四个发展中国家的四种主要粮农作物(巴西-大豆,中国-蔬菜,哥斯达黎加-咖啡,尼日利亚-木薯)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追赶型国家的粮农产品走的是一条高度动态化、多样化的道路的结论,例如整体中处于追赶中的巴西、哥斯达黎加等国可以在农业某个部门中创造技术,挤入竞争的前沿;强调制度在追赶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制度与技术的共同演化;强调知识在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传统知识与农户创新的重要性。报告给师生们极大地鼓舞,参加报告的师生们对顾教授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报告具有鲜明的激动人心的观点,具有非常大的信息量。同时,这次报告也给研究生们如何进行科研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4)10月13日下午,顾教授向参与项目调研的“卡特”三名博士生了解了调研的内容以及具体细节,比如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启发。三名博士生深有感触:顾教授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功底、敬业的精神、对待调研极其认真的态度,非常值得研究生认真学习,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选择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