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IFPRI高级研究员、CARD特聘教授张晓波博士应邀为CARD师生做了一场题为“Evolution Theory and Economics:Famine, crisis, and status competition”的学术报告。黄祖辉教授、罗小朋教授、潘伟光副教授、朱允卫老师、金少胜老师以及二十余名研究生参加了这场报告会。
今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张晓波博士结合自己近来的研究选取了饥荒、危机以及身份竞争三个视角,来验证并阐述进化理论。
关于“饥荒”的分析,张教授基于Barker的一个假说:如果胎儿时期形成的生理能力与后来的环境不匹配,就会增加成年时期的健康风险,利用中国1959-1961年自然灾害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饥荒对男性和女性在健康方面的不同影响,即在饥荒中男孩比女孩的死亡率高,但后期随着营养的丰富,女孩却具有更高的健康风险,这说明男性和女性应对恶劣环境的策略具有差异性。
关于“危机和质量升级”的关系,张教授利用微观数据,运用计量方法证实危机冲击对产业集群的ISO质量认证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有显著影响,并以温州鞋业和三鹿牛奶事件为例,指出危机中蕴涵着契机,正视危机,利用危机,对质量升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身份竞争”的研究,张教授谈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着共同性,动物界的现象是数量较多的性别总是更加强壮或漂亮,以吸引异性来延续个体基因,人类世界的性别比大体上反映了婚姻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程度;张教授利用人口数据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男女性别比变化与储蓄率变化出人意料地遵循着大致一致的轨迹,还进一步验证了男女性别比与人均住房面积、住房价格、银行存款变化、男方婚嫁支出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总之,进化论为研究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经济学家在研究人类行为问题时可以更加关注潜在的生物本能,但同时必须注意到,与其他物种不同,人类在适应的同时还能改变外在环境,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
在整场报告中,学术气氛活跃。一些学生和老师补充了各自观察到的诸如地方婚嫁市场上的特征与张教授进行了很好的互动。罗小朋教授还就中国高储蓄率的世界影响问题启发大家思考历史、文化、政策等因素在社会演化中的作用。张晓波教授和罗小朋教授还就中国当前的三农研究提了很好的意见,指出在土地、户籍和福利制度安排急剧变革的背景下,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同时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非常多,希望青年学生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多思考,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