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4日下午,张永丽博士在卡特楼多媒体教室完成了其题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流出地的影响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的博士后出站报告。
张永丽博士于2005年10月进站,在站期间,在导师黄祖辉教授的指导下主要从事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工作。以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为核心,在《中国软科学》、《中国人口科学》、《中国农村观察》等杂志发表论文19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6篇,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全文复印。出版专著1部。获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获得第40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一等资助金,参与导师国家重大课题研究1项,参与其他项目两项。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获得甘肃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研究报告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完成文献综述、样本地区基本特征描述及基本的研究方法的介绍之后,报告人分5个专题介绍了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除了专题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基本特征,包括影响因素、动因、从业特征、收入和汇款等问题,特别强调了两代流动者之间在上面几个方面的特征差异)之外,后面四个专题分别报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的农业发展(包括对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农村要素市场(包括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村资本市场和农村土地市场),以及对家庭适学人口教育(包括家庭子女教育水平、家庭教育特征、家庭子女教育条件和教育结构等四个)的影响。最后,张博士给出了其研究的基本结论:(1)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同时并存;(2)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反应出来的主要是制度与政策缺陷与不足的问题。在对策建议方面,她认为现阶段继续加快城乡分割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是发挥农民工流动过程中积极作用的主要举措。此外,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进城农民工的技术与职业培训制度,使农村劳动力有和城市职工拥有同等的接受培训的权利和机会,使进城农民工的子女与城市的同龄孩子享受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以防止农民工由制度性边缘化向能力性边缘化转变的问题以及知识性贫困的传递,从而陷入新的“循环流动陷阱”,并且这种陷阱将使农业和农村发展继续陷入 “打工挣钱、种地吃饭”的低水平均衡陷阱。
张永丽博士后的合作导师黄祖辉教授对其出站报告和在站期间在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之前的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较少关注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但事实上关注这一视角是非常有意义的。随后,黄老师更多阐述了报告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向,如从劳动力流动基本特征的代际差异出发考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乃至中国经济增长与转型的长远影响,还可以考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是否存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区域差异。最后,与会师生就黄老师在发言中提出的“以非农为主农户的土地生产率高于以农业为主的农户”违反“常识”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张永丽博士于2005年10月进站,在站期间,在导师黄祖辉教授的指导下主要从事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工作。以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为核心,在《中国软科学》、《中国人口科学》、《中国农村观察》等杂志发表论文19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6篇,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全文复印。出版专著1部。获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获得第40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一等资助金,参与导师国家重大课题研究1项,参与其他项目两项。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获得甘肃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研究报告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完成文献综述、样本地区基本特征描述及基本的研究方法的介绍之后,报告人分5个专题介绍了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除了专题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基本特征,包括影响因素、动因、从业特征、收入和汇款等问题,特别强调了两代流动者之间在上面几个方面的特征差异)之外,后面四个专题分别报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的农业发展(包括对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农村要素市场(包括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村资本市场和农村土地市场),以及对家庭适学人口教育(包括家庭子女教育水平、家庭教育特征、家庭子女教育条件和教育结构等四个)的影响。最后,张博士给出了其研究的基本结论:(1)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同时并存;(2)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反应出来的主要是制度与政策缺陷与不足的问题。在对策建议方面,她认为现阶段继续加快城乡分割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是发挥农民工流动过程中积极作用的主要举措。此外,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进城农民工的技术与职业培训制度,使农村劳动力有和城市职工拥有同等的接受培训的权利和机会,使进城农民工的子女与城市的同龄孩子享受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以防止农民工由制度性边缘化向能力性边缘化转变的问题以及知识性贫困的传递,从而陷入新的“循环流动陷阱”,并且这种陷阱将使农业和农村发展继续陷入 “打工挣钱、种地吃饭”的低水平均衡陷阱。
张永丽博士后的合作导师黄祖辉教授对其出站报告和在站期间在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之前的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较少关注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但事实上关注这一视角是非常有意义的。随后,黄老师更多阐述了报告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向,如从劳动力流动基本特征的代际差异出发考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乃至中国经济增长与转型的长远影响,还可以考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是否存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区域差异。最后,与会师生就黄老师在发言中提出的“以非农为主农户的土地生产率高于以农业为主的农户”违反“常识”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