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在济济一堂的长三角研究生“三农”论坛暨第七期CARD学生“三农”论坛之后,举行了本年度最后一期论坛。共有三位同学做了研究报告,其中两位同学陈述的是学位论文思路,她们从参与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中收获颇丰。
一、李曼琳(06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生产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专业合作社为例
以仙居杨梅合作社为例,作者试图分析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产量、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及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影响。其研究思路是在建立合作社农户与非合作社农户的投入产出明细表基础上,使用C-D生产函数回归并比较两类农户要素使用行为的差异;然后,剔除对合作社农户的上述回归中不显著的变量,加入是否加入合作社的虚拟变量,检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的产量是否会产生显著影响;最后,运用Logit模型检验合作社农户的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
陈述之后,赵建欣同学询问所调查的合作社是否只向合作社成员提供服务,社员和非社员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差异;张黎丽同学建议对收入的比较分析应是比较农户加入合作社前后的收入变化,而不是比较加入和未加入两类农户的收入,且可能需要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来矫正样本选择性偏差;杨奇明同学询问了合作社对提供农户收入的可能机制,此外,分析中使用的收入似乎是种植杨梅的收入,而加入合作社很可能影响农户其他收入来源;梅燕同学的疑问是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和农户是否享受服务这两种分法可能存在重叠;张静同学的疑问集中在抽样调查上,当地共有多少家杨梅合作社?由五户农户即可组成合作社,作者设定的调查户数能否实现?对未加入合作社农户的抽样方案是怎样的?崔宝玉同学建议另一种比较思路,可否在合作社农户与加入其他类似组织的农户之间进行比较?
二、崔宝玉(06春博):资本控制下合作社边界演进中的均衡——基于合作程度与退出的视角
合作社的资本控制状况的描述,作者尝试同时从合作和退出两个视角来动态分析合作社边界。合作视角下,分析落脚在农户之间是否合作以及合作程度的选择和演进上,其中,合作与非合作的边界是规模边界,而合作程度的边界是产权边界。前者涉及一个二元决策,后者从获取的股份份额可被看作连续型变量,也可根据是否拥有合作社股权而被看作离散型变量(加入农户相应被划分为一般农户和核心农户)。退出视角下,由于成员通过行使退出权保障激励兼容来实现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因而退出会重构规模边界和产权边界,使合作社的边界在合作程度的演进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合作均衡。综合两个视角,核心农户和一般农户之间同时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作者尝试模拟了农户在是否合作和合作程度两个阶段决策中以合作程度为自变量的合作成本、合作收益和风险水平的函数图像,以一般农户和核心农户在成本、收益和风险水平相等时的合作程度作为最有合作均衡,即合作社的边界。此外,作者还以浙江临海翼龙和新尚两个合作社为例论证其分析。
提问环节,刘雅萍同学问如何度量合作程度;金铃同学询问了一般农户和核心农户的合作成本、合作收益和风险水平六个函数图像的模拟思路,并对一般农户退出成本不大的判断提出疑问,还建议是否应加强对一般农户退出威慑力在不同合作程度上的动态刻画;张静同学同意两个案例的描述较薄弱的评价,建议将案例提到分析之前,以讲故事上升到理论分析;梅燕同学从作者关于均衡的分析中联系到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对均衡的困惑。
三、赵建欣(05秋博):农户安全蔬菜供给行为研究——以河北定州、山东寿光和浙江临海菜农为例
使用定州、寿光和临海510个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作者考察了农户安全蔬菜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从农户禀赋、认知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五大类因素着手,以包括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尤其是使用社会心理学理论探讨农户安全蔬菜供给的意向,作者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方程和多元回归的方法,提炼出影响农户安全蔬菜供给决策的关键因素,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由于报告的是尚在写作中的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在讨论环节和参与同学就一系列问题做了细致的交流,此处不赘述。
一、李曼琳(06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生产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专业合作社为例
以仙居杨梅合作社为例,作者试图分析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产量、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及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影响。其研究思路是在建立合作社农户与非合作社农户的投入产出明细表基础上,使用C-D生产函数回归并比较两类农户要素使用行为的差异;然后,剔除对合作社农户的上述回归中不显著的变量,加入是否加入合作社的虚拟变量,检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的产量是否会产生显著影响;最后,运用Logit模型检验合作社农户的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
陈述之后,赵建欣同学询问所调查的合作社是否只向合作社成员提供服务,社员和非社员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差异;张黎丽同学建议对收入的比较分析应是比较农户加入合作社前后的收入变化,而不是比较加入和未加入两类农户的收入,且可能需要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来矫正样本选择性偏差;杨奇明同学询问了合作社对提供农户收入的可能机制,此外,分析中使用的收入似乎是种植杨梅的收入,而加入合作社很可能影响农户其他收入来源;梅燕同学的疑问是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和农户是否享受服务这两种分法可能存在重叠;张静同学的疑问集中在抽样调查上,当地共有多少家杨梅合作社?由五户农户即可组成合作社,作者设定的调查户数能否实现?对未加入合作社农户的抽样方案是怎样的?崔宝玉同学建议另一种比较思路,可否在合作社农户与加入其他类似组织的农户之间进行比较?
二、崔宝玉(06春博):资本控制下合作社边界演进中的均衡——基于合作程度与退出的视角
合作社的资本控制状况的描述,作者尝试同时从合作和退出两个视角来动态分析合作社边界。合作视角下,分析落脚在农户之间是否合作以及合作程度的选择和演进上,其中,合作与非合作的边界是规模边界,而合作程度的边界是产权边界。前者涉及一个二元决策,后者从获取的股份份额可被看作连续型变量,也可根据是否拥有合作社股权而被看作离散型变量(加入农户相应被划分为一般农户和核心农户)。退出视角下,由于成员通过行使退出权保障激励兼容来实现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因而退出会重构规模边界和产权边界,使合作社的边界在合作程度的演进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合作均衡。综合两个视角,核心农户和一般农户之间同时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作者尝试模拟了农户在是否合作和合作程度两个阶段决策中以合作程度为自变量的合作成本、合作收益和风险水平的函数图像,以一般农户和核心农户在成本、收益和风险水平相等时的合作程度作为最有合作均衡,即合作社的边界。此外,作者还以浙江临海翼龙和新尚两个合作社为例论证其分析。
提问环节,刘雅萍同学问如何度量合作程度;金铃同学询问了一般农户和核心农户的合作成本、合作收益和风险水平六个函数图像的模拟思路,并对一般农户退出成本不大的判断提出疑问,还建议是否应加强对一般农户退出威慑力在不同合作程度上的动态刻画;张静同学同意两个案例的描述较薄弱的评价,建议将案例提到分析之前,以讲故事上升到理论分析;梅燕同学从作者关于均衡的分析中联系到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对均衡的困惑。
三、赵建欣(05秋博):农户安全蔬菜供给行为研究——以河北定州、山东寿光和浙江临海菜农为例
使用定州、寿光和临海510个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作者考察了农户安全蔬菜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从农户禀赋、认知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五大类因素着手,以包括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尤其是使用社会心理学理论探讨农户安全蔬菜供给的意向,作者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方程和多元回归的方法,提炼出影响农户安全蔬菜供给决策的关键因素,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由于报告的是尚在写作中的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在讨论环节和参与同学就一系列问题做了细致的交流,此处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