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CARD动态

浙江大学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编辑:cgsoft 作者: cgsoft 时间:2006-07-17 访问次数: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紧紧围绕这一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国家决策,主动面向和服务“三农”,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整合校内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创新“新农村建设”理论,建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机制。 ——统一思想广泛动员,明确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和目标。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科发展领导小组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高度重视,专门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农办主任陈锡文来学校作“新农村建设”报告并与师生座谈。学校人文社科各学院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并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动员,形成了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共识,认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推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助于理论创新,有助于造就一大批创新型、务实性、高水平的人才,有助于学校加快建设一流大学的步伐。通过讨论,全校明确了以“立足浙江、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和目标。即:“立足浙江”,就是积极参与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问题研究,结合浙江特点进行新农村建设体制、规划、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探索,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做出贡献。“辐射全国”,就是要通过与省外兄弟院校和市县的合作,在外省区设立示范点或观察点。不断总结和推广浙江经验,使浙江经验进一步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就是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在国际交流、援外培训、国际科研合作等方面的优势,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同时把中国的发展经验推向世界。 ——组建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具有长期为“三农”服务的优良传统,在“三农”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推广与应用、各类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为了发挥我校在“三农”方面的综合研究优势,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在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整合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等多个学院、学科的力量成立了学校直属独立运行的科研实体——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该研究院重点开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下设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四个研究中心和产业组织研究所、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社会保障研究所、环境经济研究所、乡镇企业与小城镇研究所、农村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六个研究所。 ——发挥“思想库”作用,为政府“三农”决策当好参谋。近些年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多次参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领导讲话和中央重要政策文件的起草,围绕“农村税费改革”、“人口发展战略”、“农村金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粮食市场化改革”、“农民阶层分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等农业和农村经济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多项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批示。如:黄祖辉教授等提交的决策参考“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发挥供销社的重要作用——浙江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实践与启示”和熊德平博士后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高度重视。“十五”以来,我校累计给省部级以上政府和部门提交研究报告和咨询报告近200余个,实际采纳80余个,不少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已在实践中形成经验和示范,并为中央有关决策部门采纳。此外,学校还联合中农办、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举办了“中国‘三农’问题国际研讨会”、“中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高层研讨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制度创新研讨会”等20余个大型学术研讨会,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大平台。 ——利用教育资源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建设新农村,人才是支撑。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农业干部和高素质的农民。学校利用教育资源优势,为培养新时期的农业干部,提升农民素质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文科各学院和单位通过举办“乡镇领导干部研修班”、“农村妇女干部培训班”、“农业专业大户培训班”、“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研修班”等形式使基层乡镇干部、农民企业家、农业大户更新知识,拓展视野。“十五”以来,累计培训农村干部3000余人次,培训农民20300人次。与此同时,学校通过组织新农村建设志愿团、派遣青年老师到农村基层挂职等形式为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服务中西部新农村建设,扩大国内外影响。目前,浙江省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省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农业农村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学校充分利用置身于浙江省的地域优势,积极总结和推广浙江农村发展经验,服务中西部新农村建设,扩大国内外的影响力。近年来,学校先后在四川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建立了农村发展研究分院(中心),与贵州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等多所西部大学的涉农文科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合作计划,并在全国东(浙江)、中(河南)、西(四川)部建立了新农村建设观察点。受商务部的委托,学校连续两年承担了亚非发展中国家“反贫困问题高级研修班”,30个国家的62名涉农部门的高级官员在我校进行了为期20天的研修,对宣传扩大中国的农村发展经验起到了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将牢牢把握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的使命,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浙江大学人文社科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