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English
首页
关于CARD
CARD简介
历史沿革
领导班子
部门黄页
组织机构
研究队伍
高级顾问
专职教师(按音序排列...
兼职教授
客座教授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三农研究》
人才培养
招生层次
本科(培养方案)
硕士(培养方案)
博士(培养方案)
招生信息
课程中心
国家特色专业课程
其他课程
教学课件
智库服务
决策参考
发展咨询
成果发布
数据中心
三农文献库
中国乡村创新创业指数
云科研平台
援外工作
项目名称
商务部援外项目简介
反贫困问题高级研修班
小农适应全球化研修班
学员动态
校友工作
校友会
校友名录
校友故事
杰出校友
其他
图片新闻
重点提示
CARD动态
学者新论
三农研究
资讯中心
友情链接
学者风采
著作推荐
中心刊物
智库专栏
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者新论
农村金融市场的内生性信贷配给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时间:2005-11-17 访问次数:
104
本文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合约实施三个角度说明农村金融市场信贷配给的内生性,证明单纯依赖浮动利率和放开民间金融市场不足以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率不是信贷合约的唯一要件,其在甄别、激励和实施三个方面所起的作用有限;同样重要的是间接机制的非利率条件(例如抵押)和直接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下一步的农村金融改革应重视非利率条件和直接机制的积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