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中国目前的农业现状出发,重点针对农业产销脱节问题,以营销学的基本知识为基础,大概的阐述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怎样尝试性的在农村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市场营销运作机制,以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农业农村市场营销机制 角色定位 “企业化” 信息服务 边缘农业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深入完备的今天,市场营销职能在企业中的地位显而易见,市场营销的成败就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已成为当今商界一个毋庸政辩驳的事实。
或许正是因为企业的营销问题耗费了我们实在是太多的精力与毅力,以至于几乎是全部的我们对于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关最终能否彻底实现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另一个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更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没有人真切的关心过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那每年都因用自己辛勤的劳作廉价的汗水浇灌出的农副产品囤积滞销发霉腐烂一文不值而泪落田埂的弱势农民。或许,“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一个明明已经身处市场经济框框下而依然无知于“市场运用”的问题。
一个农民不是一个企业,一个村落也不是一个企业,这既是事实也是规律,然而市场营销却也不是企业的专利,企业需要以市场为中心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结合中国农村的现状,农村农业亦如此,换句话说,中国的农村农业也已经到了必须视营销职能为生命活力源的时代。只有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农业市场营销运行机制才能够逐步实现中国农村农业问题的成功突围,才能够根本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
农村农业市场营销机制理念概述:
明确市场主题,落实角色定位,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管理,立足于地区资源优势,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走农业品牌化道路,重视农产品包装,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与分销体制,不断加大加深对各种现代化营销工具的运用和操作。
1, 农村农业向“企业化”组织管理模式靠拢。
1.1, 以村为“企”,村级干部肩负起组织指导以及市场信息收集与服务的责任,把个体农户作“工厂”或“车间”化处理。
1.2, 以个体农民自发组织成的“准股份合作公司”为依托,进行强势农业经营,此企业化模拟适用于规模化专业化及大片式的农业产销运作。农民根据组织协议,可以资金入股,可以劳动土地入股,更可以技术管理入股。
1.3, 龙头企业带动法,只要是经营成功的企业,不论是乡镇企业还是跨地区的大型超大型企业,都可以成为用来依附的龙头企业。此类方式比较适用于进行区域化基地化生产经营。
2, 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
1.1, 国家政府出面,建立服务于广大农民的市场信息服务部门,及时有效的向广大农民传递专业与非专业的供求,价格等方面的有用信息,方便农民的经营调整。
1.2, 实现各类信息服务公司,市场调研公司以及众多咨询类公司与农村农民的成功对接。
1.3, 农民主动出击,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有针对有目的有效率的搜索收集。
3,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组织生产。
这是建立农村农业市场营销机制的根本指导理念,根据不同市场的需要性差异,农产品的目标市场可以宏观的分为如下几个主要子根市场:
1.1, 同一层次的广大农村市场。
1.2, 本国城市市场。
1.3, 国际市场。
对于这三个主要市场,要明确各自不同的需要特点,并且根据需要各自作出更加深入细致的市场细分,比如,对于定位于本国城市市场的农产品来说,在绿色,安全,保鲜方面就有一个相当门槛的要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发具有个性化与多元化倾向。
4,立足于地区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力争走出一条品牌化农业之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掘地区潜在农业开拓点和经营点,进行科学的考察评估和实验生产。或者林果,渔业,养殖,或者花卉,茶桑棉,或者休闲旅游观光,一旦成功,坚持不懈,尽力做大做强,扩大影响,不断与“市”俱进,定会走出一条具有稳定市场竞争力的地区特色化品牌农业之路。
5, 农产品科技创新。
首先要强调一点,对于狭义的农产品的新产品开发,实事求是的讲,这并不是农民这一群体力所能及的事情,狭义的农产品开发属于科研工作者的事。对于知识技术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民来说,怎样有效利用农业科技尽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意义要现实有益的多。
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都是进行成功农产品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应时代与市场的新新需要,农业资源的开发要进一步开阔,广义农业的开发空间要相对宽广的多。农业发展应不断进军边缘化农产品领域,不断探索农产品与非农产品的最佳结合点,不断尝试对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屋顶农业,观光农业的经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两高一优农业发展之路不动摇,坚持农产品经营的改革创新,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
6,重视包装,成功包装
包装是无声的推销员,进行成功的农产品包装,不但可以便于计量和安全物流,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有效的宣传造势和进攻手段,绿色高质的生态农产品不应该只是货真价实的老老实实的“势力派”,特别是在竞争日趋白炽化的时代,时代需要的是透明张扬而不是神秘内敛。
在农产品包装上附以全面的自我说明和一针见血的个性展示,既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冲动,特别是进行成功的便利和差异包装,起到的促销作用更加明显。
申请注册厂商识别码和商品条码,不但可以品牌“专利”包装,而且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
7,农产品分销渠道管理。
进行农产品分销渠道管理的本质是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制。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分销渠道所承担的基本职能包括:商品的转售;存货管理;整批货物的集中,分类和分级;整批货物的拆包和拆零;送货服务;冷藏,存储和泊车服务等等。
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建立与进一步完善应本着“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原则。硬件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期货市场数量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以避免“有市无场”的尴尬。政府国家应该在这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在税务,资金上给予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及物流配送企业以相当的支持;在政策上法规上给予农产品运销商,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等大力的支持,并进行有度的监管,鼓励和帮助成立更多的专业或综合的农产品运销协会,设立专门机构对经营者资格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加强对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宏观调空管理。
在农产品的运销终端,加强现代化的零售机制建设,建立大量的现代农业超市,使农产品的终端分销正规化,效率化。
8,国际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加入WTO后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农产品面对的竞争威胁将日益严峻,对比发达国家的农业,很明显,中国的农业经营无论在资本投入,科技水平,机械化程度,生成成本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比较脆弱。要实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要在激烈的国际的农产品市场上分得一席之地,中国农业的国际营销必须谋求更加成功更加强势的运作模式。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市场状况,必须对国际市场进行科学的调研细分,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中国的农产品营销,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国际营销方式和战略,或直接出口,或商务授权,或境外加工,或合资合作经营生产,总之,只有灵活多边,才能够扬长避短,始终做到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势。
中国农业的国际营销,必须走一条“实力”与“工具”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长远发展之路,“实力”在于中国的农业的整体现代化竞争力,“工具”在于我们对于营销国际的智慧水平。
9,网络营销。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农民进行网上买卖和交易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对于中国的目前的农业现状而言,网络营销主要在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9.1,建立自己的网络站点,把农产品推向全球。
9.2,利用网络进行互动性交流和切磋,向专家请教农业技术咨询营销疑难,向其他成功的农民学习成功经验。
、 9。3,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世界,进行网上贸易洽谈和农产品交易。
参考文献;
1,郭国庆 《市场营销学通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张真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与完善》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
3,吕一林 《现代市场营销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4,王珍 《WTO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上海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5,洪民荣 《市场结构与农业增长》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6,许毅 《三农问题研究》 ---- 经济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