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可拓法评价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姜新旺 贺正楚 时间:2005-10-11 访问次数:69


摘 要:按照物元模型、可拓数学方法与关联函数理论,根据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理论,建立了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给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利用综合关联度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直观全面地衡量了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态。选择湖南省宁远县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实例,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结构合理,实际意义明确,评价结果较为直观明确地反映了宁远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这表明该评价方法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评价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农业经济;县域经济;可拓综合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县域作为一个地理单元,系指县和县级市的行政辖区,以及地级市的所辖行政区。县域经济是指建制县域及县级市(区)域的经济,是指以县区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区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或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所谓县域农业经济,就是在一个独立的行政县区域内,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农业经济单元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全部农业经济活动的总和。它由农林牧副渔等不同部门和产业组成,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经济单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县域农业经济具有明显的县域内区域经济特征和浓厚的农业经济的特点,即:(1)县域农业经济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具有“三农”特征的农业经济,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发展县域农业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切入点。发展县域农业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2)县域农业经济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县域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经济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3)与县域工业经济相比,县域农业经济自成体系。在县域范围内,数量众多的县域,其人口数量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相对于县域工业经济及其他产业而言,县域农业经济可以依赖本区域的农业资源建立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产业结构体系,它一般具有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能力和明显的地域特色以及发展的非均衡性的特征。县域内特定的农业资源、人文和历史因素,决定了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
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就是根据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众多要素的指标值,寻求一个综合的,有代表性的数值,简单明确地表达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县域农业经济,从整体上反映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可拓学的物元模型和可拓集合、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而创立的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是由我国可拓学工作者所创立的多元数据量化决策的一种新方法[1][2]。通过建立多指标性能参数的质量综合评判的物元模型,并能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从而能较完整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综合水平。因此,将多元数据量化决策的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影响因子较多的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领域,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2 可拓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
影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因素众多,所以对它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目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问题还没得到很好解决,国内评价方法大多采用单个或少数几个判别指标进行判别的方法,但这些指标在获取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故有时会出现误判,且不同方法常得出矛盾的结论,故而人们引入模糊数学判别法来弥补以上缺陷,采用了多指标判别模型,如灰色聚类法、关联度方法等[3][4],避免了用单因子判别的缺陷。但是,由于模糊数学或灰色关联度法在分析过程中,评价指标采用了某一确定值,实际为区间值,因此对不同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区别也不能具体反映。
影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同时被评价的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可变性,故评价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问题实质上是个不相容问题[5]。评价不仅需要从多个指标综合考虑,且应解决综合评定时各单项指标评定等级出现相互矛盾的问题,即把单项指标评定结果的不相容性转化为相容性。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拓学就是用形式化的工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在许多领域得到成功应用[6][7],因此也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可拓学是研究不相容问题的转化规律与解决方法的学科,它以物元为基元建立模型来描述矛盾问题,以物元变换作为解决矛盾问题的手段,并在可拓集合中,通过建立关联函数对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过程进行定量描述,即利用可拓域和零界元素对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进行定量化的描述。物元和可拓集合两个新概念为描述事物的属性及其转化,以及不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向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的转化的过程提供了可能。物元的定义为:给定事物的名称N,它关于特征C的量值为V,以有序三元组R=(事物,特征,量值)=(N,C,V)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简称物元,不同的物体可以具有相同的特征元,用同征物元表示。可拓集合是解决矛盾问题的定量化工具,定义如下:设论域为U,若对U中任一元素μ,μ∈U,都有一实数k(μ)∈(-∞,+∞)与之对应,则称A={(μ,y)│μ∈U,y=k(μ)∈(-∞,+∞)}为论域U上的一个可拓集合,其中y为A的关联函数,K(μ)为μ关于A的关联度,它能体现“既是又非”的临界概念,且可区分类内不同层次,从而描述“是变为非,非变为是”的事物可变性过程[1][2]。可见,可拓学从新的角度来认识与描述事物的可变性,把是与非的定性描述发展为定量描述,也为解决县域农业经济发展评价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3 可拓综合评价方法的模型
3.1 评价步骤
把评价对象、各特征和对象关于特征的量值组成一个整体——物元来研究,用可拓集合的关联函数值——关联度的大小来描述各种特征参数与所研究对象的从属关系,从而把属于或不属于的定性描述扩展为定量描述。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可拓综合评价具体步骤为:(1)确定县域农业经济评价指标和类别等级标准,以建立衡量条件集;(2)建立关联函数和确定权系数以计算待判物元实测数据对各特征元相应类别的综合关联函数值;(3)按与各等级集合的关联度大小进行比较来评定等级。
3.2 物元模型
根据物元分析理论,要探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首先要分析该问题所涉及的各因素,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应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给出各因素因子的量值,建立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物元模型:









对表1的说明。表1中,c1:人均农村社会总产值=农村社会总产值/农村人口,单位:元/人;c2:劳均农村社会总产值=农村社会总产值/农村劳动力,单位:元/人;c3:人均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村人口,单位:元/人;c4:单位耕地产值=种植业总产值/耕地面积,单位:元/hm2 ;c5:人均纯收入=纯收人/农村人口,单位:元/人;c6:劳均纯收入=纯收入/农村劳动力,单位:元/人;c7:粮食公顷产量=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kg/hm2;c8:单位耕地机械动力=农村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单位:J/hm2;c9: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总量/耕地面积,单位:kg/hm2;c10:有效灌溉面积率=灌溉面积/耕地面积×100%;c11:人均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农村人口,单位:元/人;c12:劳均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农村劳动力,单位:元/人;c13:农业比重=农业总产值/农村社会总产值×100%;c14:种植业比重=种植业产值/农业总产值×100%;c15:林业比重=林业产值/农业总产值×100%;c16:畜牧业比重=畜牧业产值/农业总产值×100%;c17:副业比重=副业产值/农业总产值×100%;c18:农村工业比重=农村工业总产值/农村社会总产值×100%;c19:单位耕地费用=农业产费用/耕地面积单位:元/hm2;c20:物耗系数=物耗值/农业总产值×100%;c21:费用水平=总费用/总收入×100%;c22:固定资产产出率=农村社会总产值/固定资产×100%;c23:农村每10万劳动力中农业科技人员数=(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村劳动力)×105,单位:人/10万人。
由表1可以看出,在湖南省宁远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中,该县人均农村社会总产值、劳均农村社会总产值、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劳均纯收入等关于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方面的因子关联度较高,个别因子如劳均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关联度更是高达0.73。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农业比重、种植业比重、林业比重、畜牧业比重、副业比重、农村工业比重的因子关联度也较高,表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迅速,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土地生产率指数与系统农用能耗产值指数保持了较高水准,种植业和整个农业系统质量尚好。
但由于单位耕地产值、粮食公顷产量、单位耕地机械动力、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率、人均固定资产、劳均固定资产、单位耕地费用、物耗系数、费用水平、固定资产产出率的因子关联度较低,说明投入产出比率不够理想。
整体上,宁远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水平的综合关联度 0.47812,故我们认为宁远县农业经济发展比较协调,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基本正常。

5 结论
(1)利用基于多指标可拓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将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多参数因子目标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克服了单因子评价法不能全面反映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状况的不足。利用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建立多指标性能参数的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评定模型,并能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从而能较完整地反映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
(2)本文实例选取了湖南省宁远县(待评物元)进行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本方法也可以同时对多个县(多个待评物元)进行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并能够进行横向比较评价。这说明多元数据量化决策的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对一个对象进行综合评价,而且可以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可以编制计算机专用程序,利用计算机进行规范化评定。
(3)实例分析表明,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的评定结果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湖南省宁远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结果说明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2]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王学萌,聂宏声,等.灰色系统模型在农村经济中的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4]王学萌,张继忠,等.灰色系统分析及实用计算程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5]刘凤琴,顾培亮.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动态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1999,(3):31-35.
[6]蔡文.可拓论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1999,44(7):673-682.
[7]蔡国梁,等.可拓学及其经济应用[J].河南科学,1998, 16(3):33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