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农业

南非的农业发展和经验借鉴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时间:2005-10-06 访问次数:194

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我参加以省农业办公室副主任王向规同志为团长的贵州省农业考察团,于2003 年12 月23~31 日对南非农业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普敦等地考察了南非国家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干旱农业节水灌溉生产区、鸵鸟养殖场,以及农场主经营的大面积玉米、柑橘和葡萄生产加工情况。考察期间,在我国驻南非开普敦总领事刘永固同志的安排下,会见了CAPE  OCEAN 开洋投资公司总经理石瑞泰先生(台湾籍) ,并听取了石先生对南非农业和公司在南非发展情况的介绍。通过考察,我们对南非农牧业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他们在农牧业发展中的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1  南非农业的概况

  南非国土位于东经17°~33°,南纬22°~35°,面积122万km2 (相当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面积) ,人口4 760 万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 %左右,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 %左右。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 年南非国民生产总值为1 332. 8 亿美元,人均2 800 美元,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 %左右。尽管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高,但是在南非经济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南部非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非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开普敦平原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为12~2 月,冬季为6~8 月。地势总体较高,因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南非的降水量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西北部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200mm;东南部雨量比较丰富,达1 000mm 左右。全国有耕地1 904 万hm2 ,占国土面积的15. 6 % ,人均耕地面积0. 4 hm2 ,灌溉面积不到100 万hm2 ,农作物多数是一年一熟。农业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高,加上天时、地利的优势,其农牧业产品充裕,而且质量优良,特别是南非经济在非洲首屈一指,其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农业市场化程度高,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玉米、小麦、马铃薯、花生、蔬菜、水果、肉类自给有余,大量出口世界各地和援助非洲其它国家。

  2  南非农业发展的特点

  2. 1  农业具有鲜明的二元结构

  南非国内存在两种不同的农业生产机制。一方面是少数白人农场主经营的发达大农场,是高度市场化的农业,提供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 %以上;另一方面是非洲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南非农场主的农场约有6 万个,规模一般在1 000 hm2以上,集中了全国86 %的土地。而71 %的农业人口只经营14 %的土地,人均占有耕地0. 1 hm2 ,生产水平十分低下。我们在考察中参观了农场主的柑橘园、葡萄园,规模都非常大,面积在1 000 hm2 左右。CAPE OCEAN 开洋投资公司2000 年在西开普省购买了1 200 hm2土地(每hm2土地2 万兰特,合2. 68 万元人民币) ,种植油橄榄,并准备进行橄榄油加工。

  2. 2  农业商品率和生产率高居非洲前列

  由于南非经济开发比较早,钻石、黄金开采业的兴起,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生产率。2000 年南非农业拖拉机拥有量为13. 6 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14 万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谷物7 800 kg ,生产肉类660 kg。粮食、肉类自给有余,并大量出口。

  2. 3  地区差异明显

  南非农业因为地区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粮食作物玉米集中在西北部,水果、小麦集中在西南部,棉花集中在北部,畜牧业集中在中部山区和半山区等。由于集中连片形成大规模生产的产业带,所以产业化经营程度高。我们在开普敦考察的GROOT CONSTANTIA葡萄园就是一个集葡萄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组织。该公司已经建立了200 多年,葡萄品种从法国引入,规范化种植葡萄1 700 hm2 ,配套葡萄加工厂生产的葡萄酒大量出口英、法、葡萄牙等国。

  2. 4  重视适度开发和生态保护

  南非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国家一方面支持有竞争能力的优势产业项目;另一方面特别重视资源的适度开发和生态保护,决不允许盲目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南非平均每km2人口为39 人,单位面积人口承载量只有我国(135 人) 的29 % ,农村人口的比例只是我国的56 %。但是却非常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而且重视发展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主要是为了防止化学制品危害人们的健康,保护环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尽量采用豆科作物、作物秸秆、牲畜粪肥、有机废物和作物轮作、休闲来保持土壤肥力,对病虫害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我们考察的南非国家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占地3. 95 km2 ,完全按照自然生态方式保护野生动物,大量的角马、羚羊、斑马、蛇、豺狼、狐狸、野兔和非洲草原、灌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重现了大自然的生态循环和悠悠生气。

  3  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南非可耕地资源比较丰富,但雨量不多,水源不足,干旱一直是困扰南非农业的一个不利因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不利。二次大战后,南非农业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大致保持同步,农业发展状况较好,产量逐年增加。

  南非农业的就业人口达165 万,约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10 %。除少数干旱年份外,南非一直是粮食自给有余且能出口的国家,1996 年农业总产值达22 亿美元。1995 年食品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 15 %。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占非黄金出口额的30 %左右,每年创汇18~20 亿美元,较好的年份可达30 亿美元。

  3. 1  种植业

  南非谷物(表1) 的播种面积从1990 年的618 万hm2减少到1998 年的463 万hm2 ,但是单产比较稳定,每hm2约2 060 kg ,总产因面积缩小而从1990 年的1 270 万t 下降到2002 年的1 160 万t ,居非洲第三(位于尼日利亚、埃及之后) 。

  玉米是南非居民的主食,也是南非最重要的农作物,年产量在1 000~1 300 万t ,总产量为非洲第一。1998 年播种面积352 万hm2 ,产量为757 万t ,2002 年达到912 万t 。国内消费量约700~800 万t 。

  南非的主要油料作物是葵花和花生。南非是世界第十大葵花籽产地,1998 年产量在58. 4 万t ,2002 年达到87. 34 万t ,主要分布在马普马兰加省高草原、西北省和自由州。花生集中于北方省、马普马兰加省、自由州北部和西北省。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蔗糖产区及出口地区。播种面积常年在30 万hm2以上,年产量达到210~240 万t 。

  园艺业分布比较集中,近些年来发展较快。水果常年产量在420 万t 以上,蔬菜产量在210 万t 左右。柑橘、苹果、梨、桃、杏主要集中在西开普省的西南部,东北部平原盛产柑橘、亚热带水果和蔬菜,2002 年水果产量达到580 万t ,蔬菜产量在240 万t 左右。南非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是世界第七大葡萄酒生产国,葡萄90 %左右分布在西开普省的西南端,葡萄酒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 %左右。

  南非政府已开发了多处大型水利设施。正在建设中的奥兰治河流域水利工程建成后可增加30 万hm2灌溉面积,使全国灌溉面积增加40 %。在耕作技术方面,南非农场中大力推广了轮耕制,对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 2  畜牧业

  南非畜牧业相当发达,商品性畜牧业规模较大,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种植业。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养羊国,养羊业超过养牛业。

  贵州省波尔山羊就是从南非引进的。养羊业以绵羊为主,2002 年的存栏数,绵羊3 490 万只,山羊870 万只,所产羊毛90 %以上供出口。南非引进了卡拉库尔新品种,现在南非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卡拉库尔羔羊皮的供应地之一。

  南非有牛1 540 万头,主要分布在北开普、东开普、自由州和夸祖鲁- 纳塔尔部分地区以及北方省。南非全国乳牛场分布很普遍,主要集中于自由州东部、北部,夸祖鲁- 纳塔尔中草原,东西开普、豪腾省大都市区以及马普马兰加的南部地区。

  3. 3  渔业和林业

  南非渔业也很发达,以海洋捕捞业为主,鱼类及其制品的出口值居非洲前列。南非森林覆盖率较低,天然林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的山坡上。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人工林。现在,南非拥有世界最大的人造林,每年来自这些森林的林业产值达3 亿美元,再加上木材加工,每年林业总产值达17 亿美元,其中30 %是出口收入。

  3. 4  农业对外贸易

  南非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玉米、蔗糖、羊毛、食用油、花卉、果汁、葡萄酒、肉类等(表2) 。干白葡萄酒是南非出口的拳头产品。1999 年向英国的出口比1998 年增长了29 % ,占南非葡萄酒出口总额的40 %。2002 年南非的干葡萄酒出口达到1 370 万升。

  

    南非农产品拥有广阔的地区市场。1994 年,南非加入了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 ,为推动南部非洲地区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其农产品顺利进入邻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共同体中的国家如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莱索托和斯威士兰几乎没有什么粮食储备。南非加入共同体,对于缓解共同体其他成员国的粮食危机、保障整个南部非洲地区的稳定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996 年,共同体各国签署的贸易议定书使各国之间的粮食流通更为容易。南非的玉米销售局不再规定国内的价格,对粮食的进出口额也不再实行管制,而是由一个成熟的私营销售体制代替。共同体中,农业的研究和培训部门也是各成员国积极参与的重点。科技相对占优势的南非也不例外, 可望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

  1996 年4 月,南非的比勒陀利亚大学还成为共同体中可培养农业科学硕士的几所高校之一。

  南非农业发展的国际、地区间的合作前景是比较广阔的。南非有自身的科技优势,有条件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农业部门的广泛合作,也有助于南非同共同体各成员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从而有助于整个南部非洲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在农业的国际合作方面,南非农业部和农业研究委员会(ARC) 在布鲁塞尔、巴黎、罗马、日内瓦、华盛顿、布宜诺斯艾利斯都设有代表处,主要是为国家提供国际农业发展、农业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以及就共同关心的农业问题寻求国际合作。

  4  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4. 1  南非农业发展较好的主要经验

  4. 1. 1  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 政府颁布扶植农业的法令,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包括学习中国给贫困农民发放小额信贷) ,重视水利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农产品的运输价格,制定保护农业的关税政策等。此外,国家非常重视农业教育,许多中小学都设有农业专题课程。

  4. 1. 2  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农业研究委员会(ARC) 是南非的国家级的农业研究实体,由农业部和工艺科学部共同领导。ARC 有17 个研究所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0 个试验站,ARC 和各省农业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农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全国农业研究体系。研究机构的装备先进,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条件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媲美。1998 年,ARC 的研究经费为0. 7 亿美元,其中78 %来自国会拨款,12 %左右来自技术转让和产品销售等。

  4. 1. 3  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农业部大力组织科研力量进行农业、园艺、兽医学的研究和普及工作。ARC 的很多研究都与企业和市场的需要紧密联系。蔬菜花卉研究所对南非特有的花种Fynbos 进行改良,根据国际市场对该花的市场需求进行研究,然后将其技术转让。ARC 十分重视适宜小农户应用的技术开发,如小规模节水作物园区综合配套技术、贫困小农户初级产品加工技术、家畜和水产品养殖配套技术等,经济实用,效果很好。南非政府在改良农作物和牲畜品种,预防病、虫、害方面已建立起了一个全国性的网络,使农业科研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1. 4  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重视农业教育与培训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许多农牧场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高产品种,实现了农作物和禽畜的良种化。1970 年以来,南非就培育出优良玉米品种。该品种对水分要求不高,甚至在沙漠里也能种植。小麦因选用了抗锈菌的品种,产量增长比较快。畜牧业方面,南非引进优良的美利奴羊和卡拉库尔羊,并且培育了多种肉用牛。南非因常常受到干旱的威胁,为保证饲料供应,南非所开发的新型饲料受到世界的普遍重视。兽医部门还研制了几十种疫苗,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牲畜的多种疾病,现已向非洲许多国家出口疫苗。

  4. 2  南非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4. 2. 1  土地问题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南非现在的土地所有制结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新南非政府成立后提出的“发展与重建计划”指出在农业方面进行土地改革,到1999 年将30 %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但是由于南非政府想通过购买和减少资助的方式从效率不高和处于边沿地区的白人农场中挤出一些土地来分配给黑人。这对于解决整个社会的土地矛盾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这样挤出来的土地毕竟有限。在这一问题上,也有人主张通过发展农业-工业土地,扩大甘蔗、烟草、水果、林业等方面的就业能力,以此来解决土地问题。

  4. 2. 2  农业上的二元结构和不平衡状况将长期存在 

  南非绝大多数农产品来自白人拥有的私人农场,这些农场仍是南非发展农业的基础。但是,广大黑人地区人多地少,缺少资金和技术,基础设施落后,农作物产量低下,许多黑人地区所需的粮食还得从白人农场中调运。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南非农业的整体发展。南非政府虽然也开始扶植黑人发展农业,增加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但要改变农业中的这种局面,不是短时期就能完成的。

  4. 2. 3  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南非荒漠和草原多,同时,南非农业受降水影响较大,干旱是南非普遍发生的自然灾害。因此,南非大力发展水利设施。目前正在进行的奥兰治河流域开发工程,对南非农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

  5  南非农业发展给我们的借鉴

  南非人民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我们所到之处,都得到很好的接待。南非人看到中国人都伸出大拇指,说:“中国,好!”我国与南非两国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关系,特别是高层领导频繁互访,有利于两国发展农业合作。中南双边贸易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额从1991 年的1 400 万美元上升到2002 年的36亿美元。经我外经贸部批准的在南非设立的中资企业已有近100 家,其中,中资独资企业52 家,中南合资企业有23 家。此外,还有更多的中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其他渠道在南非投资办厂,或开店经商,涉及的领域有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旅游等。目前在南非的华人约6 万人。

  鉴于南非农业发展的特点、市场的辐射力和发展农业的良好前景,我们应当重视开拓南非市场。具体领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

  5. 1  努力探索到南非进行农业合作和开发的机会

  南非降雨量有限,水资源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南非确定从流域的角度实施区域重点开发的计划,兴修小型灌溉设施,发展灌溉农业,提高农业产量,有利于增加南部非洲国家的粮食供应,同时还可以为我们建立国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南非农业存在二元结构,很多地区耕作粗放,广种薄收,一些农业技术还不如我国。我国的企业可以到南非广大农村地区兴办农场和各种企业,如养鸡场、农产品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等。

  我国农牧业在南非已经有了拥有80 多km2的大型基地———南非茂华发展有限公司, 位于约翰内斯堡东南160 km 的斯坦顿,加上带料加工工业区4. 2 km2 。该公司由中国牧工商集团公司等组成,种植玉米、葵花、大豆、牧草等经济作物,并放养南非的名种肉牛和波尔山羊。南非交通运输方便,电力供应充足,有良好的社会化服务并且有农作物保险制度,又是整个南部非洲的购物中心,市场前景良好。

  5. 2  积极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

  我国在南非设立了“长城贸易中心(南非) ”,有不少企业在南非落户,并有一定规模的劳务业务。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我国向南非出口很少,而从南非进口的主要是烟叶和羊毛,贸易额都不大。贵州同南非的进出口农产品的业务更少,有进一步合作交流的潜力和空间。

  5. 3  增进农业科学技术交流

  目前,贵州省农科院通过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同南非有一些科技合作项目,但是联系还不多。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南非的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加强与南非农业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引进一些优良品种,丰富我们的生物基因资源,学习他们在生态农业建设上的经验,改进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我们的技术成果,帮助他们加快农业发展,为互利互惠的投资、专业技术分享、合作项目以及技术转让等提供更多的机会。经过考察访问,我们认为,尽管贵州省同南非的农牧业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有较大的差别,但是,为了加快贵州的农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同南非有计划地开展合作与交流。

  通过考察访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对南非农业综合开发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体会比较深刻,增强了搞好贵州农牧业生产科研工作的信心。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 贵州农牧业的发展必须提高科技含量,走质量增长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虽然我们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出率不一定比南非的低,但是南非农牧业产量高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含量高,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因此,贵州农牧业发展必须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在农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走质量增长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确保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南非十分重视农业投入,而且有国家政策保证,特别是重点优势项目的投入比较集中。贵州省农业投入不足,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要多渠道增加科技和生产投入,改善农牧业科研、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建设,按照十六大要求,努力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重视农牧业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在努力提高农牧业产量的同时,加快优质、特色农牧业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3) 人口承载力过重是贵州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考察中我们注意到,南非的社会、经济总体发展并非预想的那样落后,南非的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是比较协调的,生态、环境、资源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也是比较协调的。目前南非平均每km2人口为39 人,全国有耕地1 904 万hm2 , 占国土面积的15. 6 %, 人均耕地面积0. 4 hm2 。贵州平均每km2人口为216 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6 倍,是南非的5. 54 倍;贵州耕地面积为467 万hm2 (按航测面积计算)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 64 % ,人均耕地面积0. 12 hm2 ,垦殖系数是南非的1. 8 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是南非的30 %。按照有关标准综合测算,贵州现有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1 200~1 500 万人,现有人口已经是资源人口承载力的2. 5~3. 2 倍。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是贵州人口增长的主体。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过度垦殖和掠夺性开发严重破坏了贵州的生态环境,造成资源的大量透支。南非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同步和生态、环境、资源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的协调同步是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的。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这样才能保证贵州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 重视农牧业立法。南非的法制是比较健全的,各项事业和工作依法办事。法是维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在农业立法方面还应当加强,一是农牧业生产发展保护性的立法,确保农牧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发展;二是对农牧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标准的立法,确保农牧业生产环境的质量和产品的质量,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法律基础;三是农牧业投入的立法,确保农牧业发展得到应有的支持,建立符合贵州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稳定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对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的立法,确保农牧业发展得到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支持。(贵州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