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三农研究  农业

八部门第二次监测结果揭晓——龙头企业更靓了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时间:2005-07-16 访问次数:53

作者:陈洪波 07-15 18:02:52

  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平均为8.15亿元,比2001年第一次监测时提高35.61个百分点;平均固定资产规模3.24亿元,提高25.10个百分点;平均销售收入9.71亿元,提高23.54个百分点。各行业龙头企业实力同步协调发展。2003年,种植业龙头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9.35亿元,平均销售收入10.94亿元;畜牧业龙头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为8.15亿元,平均销售收入10.51亿元;水产业龙头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9.34亿元,平均销售收入9.79亿元。东中西部差距逐步缩小。东部地区龙头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为10.10亿元,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4.13亿元;中部地区龙头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为7.11亿元,平均销售收入达到8.25亿元;西部地区龙头企业平均总资产规模为5.97亿元,平均销售收入达到3.76亿元。2001年第一批监测合格龙头企业中,东部占43.8%,中部占32.1%,西部占24.1%。本次监测东部占45.1%,中部占28.3%,西部占26.6%。两次监测对比,西部比重上升了2.5个百分点。

  带动优势产品、优势产业作用显著粮、棉、油加工流通龙头企业通过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质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户生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提高了粮、棉、油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河南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带动40万农户种植专用小麦40万亩。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带动100万户农民发展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处于玉米优势产业带的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带动60多万农户生产专用玉米。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带动100万农户发展高油大豆,种植面积达到2000万亩,不仅带动了大豆生产,还促进了豆粕饲料业的发展。

  龙头企业在发展苹果、柑橘、梨、葡萄等水果产业带以及沿海蔬菜加工出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北京汇源集团、陕西华圣集团、浙江天子果业、中粮集团等果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对果品的精深加工,带动了柑橘、苹果、梨、葡萄等优势产品发展,促进了产业带的形成。福州超大集团、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等沿海大型蔬菜加工企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蔬菜生产加工和出口。

  龙头企业带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河南双汇集团、江苏雨润集团、山东金锣集团、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皓月、内蒙古草原兴发、江苏高邮鸭集团、内蒙古蒙牛、伊利集团、上海光明、大连韩伟等龙头企业,强有力地带动了肉、蛋、奶等优势畜产品的生产。这些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养猪、养牛、养羊、养鸡业的迅速发展,而且带动了以肉、蛋、奶为原料加工业的发展。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对推动优势水产品生产,为我国继续保持水产品出口大国的优势起了重要作用。

  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增强2003年,监测合格的龙头企业中有295家企业有出口经营权,创汇额44.38亿美元。其中单个企业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88家,超过3000万美元的有45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有21家,超过1亿美元的有6家。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出口创汇7亿多美元,出口玉米、大豆油、饲料,产品远销到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国,2003年出口创汇7.3亿美元,占全部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的16.9%。295家企业产品出口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61家企业出口到美国,有114家企业出口到日本,有49家企业出口到韩国,不仅开拓了美洲市场,而且开拓到欧洲、大洋洲、非洲及亚洲和中东地区市场。

  监测合格的龙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9.7l亿元,比2001年的7.86亿元提高23.54个百分点。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8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1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4家。2003年年销售收入排在前10位的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龙头企业(各5家),其中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收入121.6亿元。

  带动农户能力不断增强2001年,第一批监测合格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9.76万户,共带动农户1337.12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5.65%。2003年,监测合格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11.45万户,共带动农户4008.73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16.93%。东部地区平均每个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14.0l万户,共带动2213.22万户,占带动农户总数的55.2%;中部地区平均每个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13.89万户,共带动1375.25万户,占带动农户总数的34.3%;西部地区平均每个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4.52万户,共带动420.25万户,占带动农户总数的10.5%。从各地情况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主要有通过基地直接带动农户和间接辐射带动农户,其中基地直接带动农户约占企业带动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

  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越来越紧密,风险共担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结方式中,采取合同制的占82.9%;合作制占8.3%;股份合作制方式的占1.7%;合同制、股份合作制、利润返还方式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占0.8%;其它方式占6.3%。其中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三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达到93.7%。有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确定最低收购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或者通过吸收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组织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

  产品质量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度重视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主动把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绝大多数龙头企业都通过了我国或国际有关组织的质量认证(ISO9000系列)、环保认证(ISO14000系列)、安全卫生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管理体系认证。龙头企业普遍注重产品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环节严格标准化,实现了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建立可追溯制度。徐州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质量认证7年来,产品质量一次检验合格率由90.9%提高到99.2%,顾客满意度达到90%。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在国家质量监督部门连续七年抽检中,屯玉种业公司生产的种子100%合格。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