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数据中心  三农文献库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保护传承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杨乙丹 吴艳青 时间:2025-07-18 访问次数: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农耕文化已成为当代学术研究中的高频术语。学术界对农耕文化的叙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考古学者对中国作为独立农业起源中心的印证,到文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检视;从政治教育学者对传统文化落后性的批判性反思,到自然资源学者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在坚定文化自信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语境下,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阐释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向度。作为蕴含特定圈层结构和丰富内涵的文化体系,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在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耕地保育和永续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塑造文化认同和凝聚民族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仍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然而,在现代化与城市化浪潮冲击下,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却面临传承危机,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文化消费需求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为此,必须切实推进农耕文化要素的采集工程,加强传统农耕文化价值凝练与阐释,推动农耕文化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强在地化教育与乡土人才培育,建设农耕文化展示的中心场域,发挥积极叙事与网络传播的优势。

关键词:农耕文化;内涵结构;时代价值;保护传承;

基金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编号:2023YZD05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黄河中上游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性利用研究”(编号:2023HHZX007);

  • DOI10.20074/j.cnki.11-3586/f.2025.04.003

  • 专辑:哲学与人文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 专题:文化;农业经济

  • 分类号:G122;F323

中国农村观察 2025 (04)